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1627崛起南海> 第1983章

第1983章(2 / 4)

其长处,那就是效率高。他们做事没有太多顾忌,不需要反复请示,并且十分熟悉本地的民风民情,而这都是官方调查人员必然存在的短板。

最重要的是,由民间人员去处理此事,不会因此而引发外界太多的关注——这恰恰是官方出面调查完全无法避免的状况。就算这些人折腾得鸡飞狗跳,那也只是民间的利益冲突,不会让外界的注意力放到海汉安全部身上,而这也正是兰卡这类工具人存在的意义。

张千智知道这地方随之而来的混乱不可避免,但他没有时间在这里守着等候结果。张千智留了一名手下在这边,让兰卡与其保持联络。除了这个地方,他还得去江浙移民所聚居的区域,看看能否设法落实另外几名疑似来自江浙的嫌犯真实身份。

来自江浙地区的移民其实数量与南亚族裔相差不大,不过来到海汉的原因却是恰好相反。南亚族裔大多出身贫困,出于对海汉这个南海强国的向往才选择渡海而来,但江浙地区本来就较为富庶,愿意背井离乡到海外寻求新生的人也不算太多,所以即便是在以汉人为主要的人口的海汉国里,来自江浙地区的移民也依然只占到了极小的比例,远远不及福广两个主要人口来源地,甚至连提供了大量战争难民的山东、辽东也比不过。

江浙移民虽然与南亚族裔在数量上相差不大,但质量上可就差得多了。海汉与大明在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大明境内迁居而来的汉人移民对海汉国环境的适应力也远较其他族裔强得多,加之海汉从江浙招募的对象往往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或者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书人,这些人到了海汉之后基本上都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入籍更是不在话下。一部分人甚至会得到官方的特殊照顾,住房和工作都会由官方提供,这是那些语言不通的南亚族裔所难以企及的待遇。

江浙移民来到海汉之后的平均收入要远远好于只能从事力工等粗笨工作的南亚族裔,而他们的聚居区其实也不会像南亚族裔这样几乎全部集中于城市边缘的某地,大部分人都住在城区,而且不会长期寄居于小旅店里过活。

但这样一来,江浙移民的群体比较分散,也就不像南亚族裔那样会出现兰卡这种特殊的存在。张千智想要调查这个群体,就基本没有捷径可走了。

不过除了已经定居在海汉的这部分移民之外,来自江浙地区的流动人口也不少,主要是以商人和水手为主。这些人每次过来在三亚待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如果薛正一伙中几个疑似来自江浙的嫌犯是流动人口,那要寻找他们的身份估计就很麻烦了。这些人到海汉之后没有详细的身份登记,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向,如果再加上有预谋的掩饰,很难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和行程。

张千智现在并没有考虑好使用怎样的调查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