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1627崛起南海> 第2253章

第2253章(2 / 5)

奈不禁闻言眉头一挑,张金宝所提的这个项目的确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福瑞丰在海南岛所经营的各项产业中,也有不少员工是出自这家书院,因此李奈对琼西书院的情况也略有所闻,知道这家书院是以培训各种专业人员见长,在海汉国颇有名气。但对其具体的办学规模,李奈所掌握的情况就没那么清楚了。

琼西书院作为一间海汉教育机构,居然想到大明境内开办分号,这种思路让见多识广的李奈也不免觉得有一点新奇。

李奈道:“那不知张院长是否有考虑过,大明与海汉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恕我直言,海汉书院搬到大明,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张金宝道:“三少爷的意思,是指大明科举?”

李奈点头道:“没错。大明选拔人才,都是通过朝廷办的科举考试来进行。在大明读书,要学的是经史子集,也只需学经史子集,这与贵国所倡导的实用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听说琼西书院便是以此见长,这套方式如果放到大明,恐怕很难吸引生源。”

李奈所说的确是客观事实,两国对“人才”的定义不尽相同,选拔制度也存在一些差异,而海汉官方所设计的教育制度,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本国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倾向于培训实用型的专业人员,而非只会写八股文的文人。

像琼西书院这样以职业培训为方向的教育机构,说白了就是为海汉国快速提供大量掌握了基础生产技能的产业工人,这种方向与以培养未来官僚为目的的大明教育机构显然是不一样的。

大明的大多数寒窗苦读的文人都是为了金榜题名,然后由此突破阶级成为人上人。而琼西书院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方向,显然不可能满足大明文人的需求。因此李奈才会认为张金宝的打算没有充分考虑到大明的现实状况,到广州办学将很难取得成功。

张金宝道:“三少爷说得有道理,大明的实际状况的确如此,但我琼西书院办学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培养官僚,而是要给没有机会通过科举这条路改变命运的民众提供另一种选择。他们可以从琼西书院学到一门手艺,然后凭着这门手艺在海汉国找到一份生计,并由此得到比原来更好的生活。换句话说,我们琼西书院所要招募的生源对象,本就不是冲着科举去的这部分读书人。”

“你这个提法……倒是有些新颖!”李奈一听也觉得张金宝所说并非全无道理。如果琼西书院的目标人群本就不是大明的读书人,那或许张金宝的打算真有实现的可能。

张金宝见李奈的态度有所松动,便继续说道:“在下知道福瑞丰产业遍及南海各地,所涉行业更是广泛,每年都需要招募大量新人。如果贵商号愿与鄙书院合作办学,那我们便可从招生阶段开始,就有针对性地为福瑞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