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慧点了两个肉包一个菜包和豆浆,用微信扫了码,还没等到小店喇叭里“支付完毕”声音传出,跟早点铺大嫂说声:“过去了!”便转身往回跑;她担心宗镇磊等急了。
今天要去永祚寺的事还没来得及跟宗镇磊说,尽管估计他不会有意见,但她觉得还是应该跟他说一声,两个人的事还是有商有量地办好;过去这叫相敬如宾,其实就是相互尊重;她觉得,不论何时,也不论何种关系,只有尊重了对方的人格,自己的人格才能获得尊重。
她由“相敬如宾”这个词想到了双塔,那正是代表两个不同门派的标志在同一平台的共处。
两座塔的不同属性,也是在进入课题研究后,从宗镇磊那里了解到的。以前,自己虽然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对于作为市标的双塔模样也早就熟悉,却对整个寺院了解不多,即便是去玩也仅仅是小时候去过,这点宗镇磊以前和她一样;但自从进入课题研究后,她发现,现在的他已经不能与过去相提并论,他对研究所涉及的知识储存已经超越她太多;不过即便如此,她仍然认为不能对他盲从,该怼的时候依旧要怼!
“真相需要辩论!”李如慧不由想起上次他俩由永祚寺的寺院出来后,在塔院“论剑”的情景。
塔院有两座塔,一座可以攀登的是宣文佛塔,另一座目前封闭不能攀登的叫文峰塔。
当他俩攀登宣文佛塔后下来,坐在塔基上休息时,正看着手机的李如慧,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宗镇磊,递过手机让他看她搜出的旧永祚寺区域游览简图;宗镇磊没接她手机,只是瞄了一眼。
李如慧指着区域简图说:“你看,虽然这两座塔是在同一个塔院,但从图上看,却标有两条路可以到达塔院;到文峰塔可以从第二进院的东边穿过塔廊直达,而去宣文塔则从第二进院的西边绕行过去,也就是现在进塔院的路,这两条路互不干扰,各是各的道,为什么会这样?”
宗镇磊听完她问题,接过手机盯着看了会儿,说道:“为了让不同的祭拜者求福时避免走错道呗。”
李如慧觉得他像是在想当然,不满意地回他:“瞎撇了吧?”(本地话:瞎说了吧)
“你想想,祭拜文峰塔,是为了求得学优进士,升官享受福禄荣华;而祭拜宣文佛塔,是为了念阿弥陀佛,求福佑保平安;两条道通向各自的追求,哪能混淆!”宗镇磊把手机还给她:“我来给你讲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一般拜佛或敬神的香客,为了表示虔诚,每逢新年,都要争烧头香,这样可以求得在这一年得到佛或神的最大护佑,这时,他们的头炷香所敬的对象肯定必须是分得清清楚楚,两者是不能混到一起的。所以,你再细看,两座塔之间还建了一个过殿,像是为了划离两塔,就如‘割席’,分开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