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乐队的盛夏> 四百零四章 经典永流传?

四百零四章 经典永流传?(2 / 3)

能和音乐结合!”

“华夏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可以为证。”

“而璀璨的宋词元曲,也都是有歌谱弹唱的,各种词牌名,都代表着不同的音乐风格。”

“既然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如此密切,各位国风传唱人作为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人,为什么不尝试着,将华夏优美的古典诗词,融入到现代音乐之中呢?”

“流传千年的优秀诗词,在现代,相信也能拥有新的魅力。”

“既然古人可以利用乐府诗,宋词元曲应歌而和,我们今人自然也能!”

“请六位国风唱作人,从华夏无数优秀的宋词元曲中,选择一首,进行现代再演绎。”

“要求必须不对原诗词内容进行任何删改,必须保留诗词整体,不能断章取义。”

撒老师还没说完,董珍就有些焦急的举起了手,想要提问。

这要求也太怪了吧。

撒老师顿了顿,没再继续说,而是示意董珍提问。

“那个,撒老师,一首宋词字多一些的,也就几十个字,这点歌词用来做一首三到四分钟的歌曲,有些不太够吧?”董珍非常费解的问道。

不让将原诗词删改,是因为这些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诗词,是华夏古典文化的精华,不应该被随便乱改,这点董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现代人,很少有人可以接受四五分钟就听几十个字的这种“慢歌”。

各种戏曲为什么会逐渐不被年轻人接受,不就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十五秒的一个短视频,就是一个搞笑段子。

几句话里就能有一个信息量。

看个电视剧都恨不得两倍速,三倍速,四倍速的放。

这是信息时代的特质。

所有人都追求一个“快”。

大家也习惯了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咿咿呀呀半天,可能才唱一两句词的古典戏曲渐渐没人愿意欣赏的原因,信息交换的太慢了!

如果只用一首宋词来谱曲,创作自然是创作的出来,但是绝对不会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

大家只会嫌弃你太拖拉了。

朗诵不到30秒就可以念完的内容,你要用4-5分钟写成一首歌,这不是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吗?

好在,撒老师很快就解释道:“只是让你们选用一首诗词到歌曲中,并没有说歌词只有诗词。”

“在不将原诗词进行删改的情况下,你们可以自己加其他的歌词,比如将诗词作为副歌段,或者作为主歌段其中的一段就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