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的高碳钢,表面有漆黑的密封涂层,以及一些其它的密封技术,整体看起来,是一座黝黑的长方形。
整个机器内部拥有数千种不同作用的设备。
同时内部能够达到尖端无尘化车间的标准,确保芯片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任何一粒微小的灰尘都不会存在,这可以保证芯片的良品率。
当宁一帆赶到芯片制造工厂的时候,整个制造工厂已经按照宁一帆来之前就已经通过远程下达的吩咐,运转了起来。
“诸葛,现如今怎么样了?”
人工智能大管家诸葛的声音从工厂内传来:“老板,大约还有半个小时,第一批两万块,0.1nm工艺制程碳基芯片,即将完成。”
宁一帆点点头:“半个小时时间,不算太长,可以等一等。”
“主板的生产怎么样了呢?”
“首批两万台适配仿真型智能机器人的主板,以及神马科技公司服务器,人工智能诸葛的定制主板生产已经完成。”
芯片处理器有了,哪怕其中集成了很多技术设备,但也需要一些其它的设备适配才可以,比如说主板,相比起芯片厂子,主板长久要快速很多了,仅仅一天时间,工业母机2.0就已经制造完成,并且投入使用。
——————
半个小时过后,神马科技公司自主生产的碳基芯片即将出炉。
至于为什么是碳基芯片,而不是硅基芯片。
碳基拥有比硅基芯片,更加强大的性能。
现如今世界上的芯片,大多都采用硅作为底层材料,但是以硅作为底层材料的芯片,有一个物理极限,最终极限为1纳米制程。
硅基芯片为什么会迎来物理极限呢,一直以来,硅元素都是芯片制作中最基础的材料,把它打磨成硅片制作成晶圆,在经过上千道的工序后就形成了芯片。
传统的硅基芯片,从14纳米做到3纳米,就是为了提升芯片的性能。
只要晶体管做得越小,那么能被芯片容纳的数量就会越多,加上晶体管就是负责传输信号的通道,通道增加了,传递信号的速度自然就更快了。
所以在同等芯片面积下,能排列更多晶体管的那个,也就是性能更好的。
只不过,硅基芯片的极限扩展只能到1纳米,其中涉及到硅基这种材料的原子排列限制。
这样的限制,从芯片制程工艺发展上面就可见一斑。
从开始,几年可以提升几十纳米的制程工艺,到逐渐接近极限,各家公司纷纷折戟,数年的不到大的突破。
2001年,当时的芯片制程工艺是130纳米,那时候用的奔腾3处理器,就是130纳米工艺。
2004年,是90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