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掩口轻笑:“郎君视乎想在任上好好的干番大事?”
“那是自然!”罗士信也不隐瞒,将缘由细说,“殿下竟然看不起我,我就让他知道小觑我罗士信的下场。我就要让天下人知道,除了有包青天、海青天,还有一个罗青天。”他牛皮哄哄的吹着大气,但见平阳疑惑的目光,方才醒悟包拯海瑞可是宋朝明朝的人,唐朝时期,他们的太祖奶奶都不知在哪呢,赶忙左顾言他。
平阳也不与深究,心想着:“父皇让郎君就任刑部尚书执掌刑部,只是将郎君调回长安的权宜任命,并不指望郎君能干什么事情来。看郎君这态度,指不准会让父皇大吃一惊呢。”
回到府邸,这阔别两年有余,他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府邸了。
原先的国公府与公主府都拆除了,在中心的部位新建了一个全新的大门,将原来的国公府公主府合并在了一起,两栋府邸加起来占地面积大了足足两倍,很多东西都重新规划设置。
不论是平阳还是罗士信都是不缺钱花的那种类型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家园也不吝啬,现在整个国公府已经大变样了。
来到府邸全新的大门前,罗士信抬头眺望着府前高高挂起的匾额:匾额上刚劲有力的雕琢着“郯国公府”的字样,字迹一笔一画极为漂亮,一气呵成。
“这匾额是二弟提的字,论及书法,兄弟几人二弟的造诣是最高的。”平阳原本对李世民一直存着心结,后来反得到李渊与李建成书信劝解,李世民也努力修复着姐弟的关系也渐渐看开,这个匾额恰是他们和好的见证。
罗士信听了眼睛一亮,再过不久李世民很可能会成为皇帝,这皇帝的墨宝一定值不少钱。
叫了门,福伯、俞老还有裴行俭母子先行了出来,领着府中的家丁侍婢拜见主人,恭贺罗士信凯旋而归。
这国公府与公主府合二为一,府中的一切自然也就共享了。
俞老是平阳府上的大管家,现在是福伯的副手,两个正副管家合力处理府中大事。
罗士信先对裴母行了一礼,作为恩人的夫人,重情义的他向来都维持着一定的敬重。
接着很自然的摸了摸裴行俭的脑袋道:“小老弟书读了怎么样,是到了上书塾的年纪了吧?”
两年不见,裴行俭长高了许多,人也变得更加的文静,那张幼稚的脸上透露着几分老成。小家伙小得时候受尽冷眼,自小就有着几分难得的沉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沉稳之气越发的明显。
裴行俭点了点头道:“去上了几天,就没去了。那里太吵,没办法安心看书,先生教的东西又太简单,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不如在家自己看书学的更多。”
罗士信无奈的笑了笑,“别太勉强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