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个文件,一个是一部分出土藏文文献的汉文译本,一个是祝教授收集的藏传佛教红帽系的相关历史资料。
他在留言中说:自己把两个博士生的译本都看了,只有一个博士生的译本里有一篇文献对我有用,这篇文献本来没有名字,是临时拟名为《雪魂舍利记》,里面记载了雪魂舍利的一些事情,在这个译本的第75-81页。
另外,他发现雪魂舍利和红帽系有很密切的关系,可能和雪魂珠最终的去向有关,所以搜集了一部分资料,一起发给我供参考,我心里一阵感激。
我没有在电脑上读东西的习惯,所以用打印机把这些材料全打印出来,然后一页一页地仔细看。
我首先读了《雪魂舍利记》,这篇东西不是清代人写的,而是明代崇祯年间也就是明代末年的作品,大概是说:
唐代中宗年间,吐蕃王赤德祖赞从印度迎回了一个佛骨舍利,赤德祖赞要亲自供奉49天。当时正是夏季,在供奉舍利的布达拉宫的偏殿内,也十分炎热,赤德祖赞让人把雪魂珠拿来避暑,这期间他突发奇想,让人用360根金丝加上一些宝石珠子,编织了一个工艺极其复杂的小金笼子,把雪魂珠放在里面,装进佛骨舍利里一起供奉,并将这个舍利命名为“佛骨雪魂舍利”。
后来赤德祖赞又把这个舍利运送到长安,唐朝皇帝专门建立了佛堂进行供奉,并且特地为铸造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黄金支架,用来摆放这个神奇的舍利。后来这个舍利又被送回西藏,供奉在布达拉宫内。
元代的时候,藏传佛教的噶玛噶举派(白教的分支)“黑帽系”中的活佛扎巴僧格创立了“红帽系”,是因为为他得到元代皇室所赐的一顶红帽而得名,又叫“红帽派”,汉文叫“沙玛尔巴”。他于元宁宗至顺二年(公元1333年)建立了乃朗寺,并获得准许将“雪魂舍利”从布达拉宫请到乃朗寺供奉,乃朗寺就成为红帽系的主寺。
后来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扎益西在羊八井给地方官仁蚌巴?敦悦多杰讲授了《六支瑜伽导释》。在仁蚌巴?敦悦多杰的大力支持下,于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修建了羊八井寺,并由仁蚌巴?敦悦多杰拨给该寺溪卡(庄园)和农奴作为供养。从这时起,红帽系的主寺就迁到了羊八井寺,“雪魂舍利”也随之被迁到那里供奉。
这篇文字洋洋洒洒的,里面有大量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细节描写,对中原皇帝拍马屁式的赞颂,对各位活佛神奇力量的描述,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和因果报应等等,极尽铺排之能事,有七八千字,写的够长,其实是“以繁缛之言,述简易之事”,写的事情就这么点儿。
祝教授给搜集的其他材料里,主要是说了“红帽系”藏传佛教的兴衰史,里面并没有提到雪魂珠。不过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