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游戏小说>机内万界> 哲学脉络

哲学脉络(1 / 3)

西方和东方的哲学从根本上就有很大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一次大一统,而西方并没有,所以西方的哲学都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大一统的时候,秦始皇统一六国,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他采用了郡县制来管理。

然而,虽然已经统一了,但是大家心里面却都不服气秦始皇,那怎么才能让他们臣服呢?法家提出了观点,那就是使用严酷的刑法管理子民,对社会拥有高度的控制力,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持续十几年,那子民自然就心生臣服。

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但还没有等到这个方法被完全使用的时候,秦始皇就驾崩了,于是立刻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弹。

等到第二次大一统的时候,刘邦他面对的问题把嬴政更多。

因为他在没成为皇帝之前,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地痞无赖,所以对他并不信服…所以,刘邦不但要让自己的子民拥护和臣服自己,还需要改观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让他们真正心服口服的认为自己是皇帝。

这时候儒家就站了出来,叔孙通提议刘邦要用繁琐的礼法限制大家,让他们在行礼的时候,明白长幼尊卑,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够固化姓刘的是君主,而其他是臣子这样的概念。

比如说你碰到一个人天天下跪,碰到一次就跪一次,那么时间长了,再看到那个人的时候,你的心态不由自主就会变得卑微。

然而这个方法虽然管用,但是却让那些开国功臣的人心都散了,最后不是被刘邦拿了封地,就是砍了,或者抄家灭族。

等到文帝的时候,文帝也因为这件事而苦恼,这时候道家(黄老派)和法家站出来了,法家还是当初秦始皇的那一套,而道家的理念就是给大家好处,只要大家拿到好处了,就会从心底认同这种模式。

当初汉文帝刚上位,诸侯王强势,是臣强君弱,于是就采用了道家的说法,管理天下,无为而治,这样经济很快的就得到了发展。

这里补充一下,高祖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发展了儒家的理论,那就是陆贾。

他的思路和叔孙通的不一样,他表面上是声张要仁义,但仁义的核心却又被解释成了无为,也就是说这是儒家的架构和道家的核心。

他的学说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建立了宇宙论,意思君主是按照宇宙的规律在管理子民,所以都要听话,否则就是对抗天地的规律,第二部分就是强调“仁义”,用施恩来笼络人心,这帮百姓自然归顺,最后就是无为,君主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任其发展,让民间自己繁荣,之后享受成果就可以。

他的理论奠定了汉朝初期的政治方向,而且还借助了阴阳家的部分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