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4 / 7)

上皇想传位给当今,不想听言官们唠叨,也不会让她做了这个皇后。太上皇后在宫里,其实就是一个摆设,如果把事情交给了她,说不得什么时候就闹出了乱子来。至于让竺贵人领六宫事让贤德二妃协理,明面上大家不说,可是在私底下,谁不嘀咕的:谁家妾侍管家的?哪怕皇家与百姓人家不同,可是这种事情,未免也不讲究了一点。

虽然大家都同情元皇后的不容易,知道她也是没有儿子撑腰,娘家也靠不上,上头有爱折腾的太上皇后,下面有厉害又得宠的妃子逼着,因此只能如此,可是不合世事常情就是不合世事常情。

加上元皇后已经过世三年有余,孟家没了中宫皇后支持,有人想拿捏他们扫皇帝的脸面,这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当这位姚御史跪下来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孟家那位承恩公。

孟家那位承恩公听说,立刻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启,启奏万岁,绝无此事!臣,臣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其实,勋爵贵胄之家,哪个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当然,更多的是,百姓都知道,衙门大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那种地方,大多数时候都是说不清道理的地方。遇到一个清官、强项令倒是好事儿,若是遇到一个糊涂官儿,那就是自认倒霉,可若是遇到那等投机倒把一心往上爬的官儿,那就惨了。

加上孟家到底出了一个皇后,因此,别说是百姓人家,就是胆子一般一点的官员,没有必要,都不会去招惹皇后和皇后的娘家。就跟当今皇帝的后宫一样,当年孟皇后还在的时候,御史台有弹劾的本章,都是直接冲着竺贵人去的,弹劾竺贵人奢靡,弹劾竺贵人目无立法,弹劾竺贵人纵容家人……但是从来没有人会去弹劾孟家。

要孟皇后的弟弟,如今这位一等承恩公自己说,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犯过什么错。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本来就是他们这种人的日常。如果不追究,肯定是无事,可要追究起来,极少成多,也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跪在那里的时候,这位孟公爷虽然不能说抖得跟筛糠一样,却也差不多了。

元皇后在位十年,孟家也做了十年的国丈国舅,如今虽然有了新皇后,可孟家依旧顶着承恩公府的招牌。孟家背地里做了多少事儿,孟家自己也不明白。更不要说,当年孟皇后就说过,她的娘家十分不争气,显然,孟皇后对自己的娘家也是失望至极,只是孟家就是那个样子,又因为孟皇后不抬举自己的侄女,因此让孟家对孟皇后多有怨言。

孟宝林之事,让孟家终于清醒过来,知道离了孟皇后,他们什么都不是。可问题是,孟皇后已经没了!

战战兢兢了这两年,如今御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