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玄幻小说>科技巫师> 第1025章 核爆速度:震颤时间(科普向,不喜可跳订)

第1025章 核爆速度:震颤时间(科普向,不喜可跳订)(2 / 3)

弹在储存时,必须要保证内部装填的核原料低于临界质量,也就是处于次临界质量状态。

而在真正投入使用的时候,又要让内部装填的核原料,必须在极短时间中就达到超出临界质量很多的情况,即超临界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裂变链式反应过程中,自由中子数量增殖达标,高效率的利用核原料,释放出预想的毁灭性破坏力。

原子弹只有解决了临界质量的“跨越”问题,才算是一枚合格的原子弹。

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临界质量是和核原料的几何形状、物理密度有关的。一块超临界的核原料,分成多块,就变成了次临界,或者把他的体积增大、密度降低,也会变成次临界。

原子弹具体要做的,就是让弹体中的核原料分成数块,使用时,能够通过内部装置把数块核原料瞬间积压在一起,达到超临界,然后提供中子源激活持续核连锁反应,产生核爆炸。

这其中的最主要的一个字,就是快。

必须快,必须非常快。

因为核爆炸发生的时间很短,所以要保证引爆极快,不然就会还没有完全引爆,就被爆炸提前炸开弹体,浪费了剩余的珍贵核原料。

一般来说,引爆要在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不同核原料被挤压到一块更是要把时间差别缩短到几百万之一秒,这样才不会让原子弹的爆炸出现较大差异。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原子弹会在三个震颤中,完成自己的使命,释放出毁灭的蘑菇云。

震颤是当初制造第一枚原子弹时发明的术语,一个震颤只有一秒的亿分之一,光线在这一段时间中也不过才堪堪走过三米的距离。

三个震颤,光在真空中走过九米,一枚原子弹就完成了从开始到结束的一切。

就这么短暂。

短暂到极致,所以才让威力恐怖到极致。

……

制造合格的原子弹内部装置,要涉及到爆轰物理、流体力学、冲击波动力学、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等多种知识。

一般这种内部装置是由引爆控制系统,高能炸药,反射层,含有核原料的核部件,中子源五部分组成。

引爆控制系统负责引爆高能炸药层,之后借住爆炸的冲击力,推动、挤压反射层和核部件,让核原料达到超临界状态。中子源这时提供“点火”用的中子,让核原料开始进行持续核连锁反应,成功引发核爆炸。

常规意义上,内部装置分为两大类型:枪式,和内爆式。

枪式内部装置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两块次临界质量的核原料就可以。

整个装置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圆筒,或者说是一个铁管。在铁管的中部,有中子源,铁管的两端则是会各放置一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