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捡起,却见到其上留有四句颂子: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三藏看了,忙不迭的朝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贫僧脱此难。”
拜毕,三藏又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却不知晓那神徒又在何方。
三藏毕竟肉体凡胎,自然不得知那本应存在的神徒便化作一缕金丝附着在他僧袍之上,只是世事变幻,那本应的怕也难应。
孙悟空停在和尚袈裟之上,却只笑道:“这老和尚虽然看似软弱,然若论及取经之事倒也颇为坚定,真不愧为观音菩萨所寻找的取经人。”
孙悟空说完,又将眼光放在了眼前的光芒之上,那光芒浮浮沉沉,其间飘荡有一丝真灵,倒正是之前那悟命和尚。
原来孙悟空过来时,怜见小和尚命运坎坷,索性顺手给了熊居士一棒,将那一抹真灵带回。
孙悟空修行至今,也知晓所谓命数皆在其身,万物有灵,则万物皆可改命数,成大道。
孙悟空又见那小和尚天资聪颖,心智坚定,倒起了惜才之意,便要为他重塑真身。
却说那三藏又往前一阵,一路上避毒虫,躲蛇蟒,早已心困神乏,便令那唐王亲赐之白马也是腰软蹄弯,又因见丛中猛虎,竟而直接跪倒在地!
那三藏见丛中跳出猛虎,又遭白马跪地一摔,脸上顿显绝望,只哭泣道:“可怜贫僧仅丧于虎狼之口!”
孙悟空在那长老衣服上早感受到那股悲凉之意,心道:“这长老虽取经之意坚定,遭遇苦难之时竟也如此不济事。”
他自然知道长老肉体凡胎,然而这世间从不少鬼神,市井之间也不乏修行之士,如此作为名传东土之圣僧仍会如此惧怕实属不当!
孙悟空正欲要现身,也让那猛虎见识一番如意金箍棒模样,竟然看到远处正有一道身影以着极快的速度赶来。
“那孽畜,哪里逃!”
喝声如同惊雷,紧接着跳出一人,正挡在三藏身前,他环眼圆睛,头戴皮帽,手持一柄钢叉,腰中悬着弓箭,行走间风声阵阵,倒让那猛虎身形一滞。
那人却不留情,持了钢叉便刺,竟逼得猛虎连连后撤。
孙悟空便在一旁仔细查看,他一双金睛能察世间万物,自也能知猛虎吸食天地精华,吞吃生命之灵,已颇具灵性,能称半个妖物。
那持叉壮汉也是不似,虽然不曾得传真法,却凭借自身积累也微有所成,除个把小妖当是不在话下。
这凡人能有如此艺业倒也在孙悟空的计量之中,因为他也知这双叉岭乃是虎狼巢穴、妖魔据点,凡人若能在此立足生存,则必定有不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