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融神色淡淡,说完开场白,直接语出惊人:“这头一个法子,就是设立两位五府经略使,一位是朝廷派驻的官员,另一位,则由南夷人来担任。”
第89章
众人面面相觑, 桑扎听见设立南夷人的经略使时, 不由心头一热,斟酌话语问道:“敢问殿下,这南夷人的经略使,要如何设立法?”
贺融:“朝廷派来的官员为经略正使,南夷人为副使, 平日里讼狱断案, 一切照旧, 但如果涉及中原侨民与南夷百姓的讼案, 便须经由正副二使共同决断, 以免出现一方偏袒的局面。副使同样有监督岭南各县与直奏君前之权,若遇地方官贪赃枉法,或裁断不公,可上奏御前陈情。”
这样看来, 经略副使权力并不大,但多了一个监察权, 可与正使互相制衡, 令正使有所顾忌,不至于为所欲为。
桑扎不奢望南夷人能一下子当上县令或刺史, 他也知道朝廷不可能放任这块地方,让他们彻底自治,如今贺融能提出这样一个官职,已经算是良好的开端。
他没有理会几名长老的交头接耳,沉思了片刻, 询问道:“经略副使可是终身任?”
贺融失笑,桑扎想得倒美,但这是不可能的。
“自然不是,朝廷京官三年一任,外放官员五年一任,南夷经略使同样五年一任,任命方式,是先由你们内部推举出一到两人,再由朝廷来最后任命。”
如此一来,既可兼顾南夷民意,又能让岭南不至于脱离朝廷掌控。
见桑扎等人都未说话,贺融也没有留给他们太多思考的余地,便接着道:“南夷各寨中,懂汉话,识汉字的南夷人委实太少,语言不通,难免滋生矛盾,我会上奏天子,命各县扩充县学,每个寨子都可派出孩童就学,县学之中,每年也会收纳一定数额的南夷孩童,我希望五年,八年,乃至十年之后,在科举中,可以看见来自南夷的士子,在朝廷之上,也能看见来自南夷的官员。”
他环顾众人,面色严肃,一字一顿:“这是我,也是朝廷,对南夷的期许。还望在座各位同心同德,不要辜负陛下与朝廷的厚望。”
站在父亲身旁的桑林,看贺融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堂堂安王殿下会不惜此身,亲自来到这里,充当说客。因为这样重大的决策,若随便来一个官员,肯定无法取信于他们,只有安王出现,才具有这样强大的说服力,才能让他们相信,朝廷是真的对南夷抱着善意与决心的——而非像以往一样换汤不换药:大军过境,武力镇压,令人敢怒不敢言,数载之后,矛盾激发,又有人叛乱闹事,往复循环。
再看父亲和其他长老,他们虽然没有像自己这样激动,但有的沉思,有的颔首,有的面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