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幕府自己的统计,从1655-1715年,60年间日本流出黄金239万7600两,银37万4200贯,占当时黄金产量的一半、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三,这也是幕府痛下决心颁布《海舶互市新例》限制贸易规模的原因。
而到了19世纪,因为西洋人的压迫,金银的流出速度再度加速。
佩里准将黑船来航之后,1854年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幕府答应了全面对美国开放通商,结果西方其他列强蜂拥而至,最后达成了《安政五国条约》,列强都获得了和日本贸易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些商人利用条约从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用,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日本金银比率比外界低(当时日本金银兑换比率是1:10,而英国等国家是1:20),大量用白银套购日本黄金。
短短十几年间,日本的黄金就再度大量流出,幕府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财政的失败,所以维新党人才可以那么容易推翻接近两个半世纪的幕府统治。
更为可怕的是,此时日本的矿山经过了多个世纪的开采,已经变为枯竭状态,佐渡金山等大型金矿在近代的产量变得十分低下,再也无法和鼎盛时代相比。
于是经过几个世纪的碌碌无为和对清国以及西洋人的贸易失败,日本原有的贵金属已经大量流出,从人人称羡的黄金之国变成了一个贫瘠的国家,和通过丝绸、茶叶等贸易积累了几百年白银的清国相比,无异于是一个没有任何侵略‘价值’的国家。
如果日本还有大清那样多的财富,那么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管日本幕府或者日本朝廷有多么体制开明、多么励精图治,他们都肯定将会面临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重要的不是它怎么样,而是它是否值得侵略。
当然,堪堪躲过了19世纪中前期的西方侵略狂潮之后,日本并没有浪费自己的幸运,在明治时代经过仁人志士的痛定思痛,终于改变了之前几个世纪的碌碌无为,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当中,并且以超乎于常人的努力,改变了日本在贸易上的极弱状态,成为一个工业先进国家和贸易出超国家,重新积累了巨额财富,最后变成了世界的列强之一。
当然,在萌总裁的这个时空中,这个可能性将不复存在了。
19世纪摆在美国面前的世界,是一个被列强瓜分殆尽、自己孤垂于世界岛彼岸的世界。
当时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尝试将美洲化为己有,潜台词其实是己方远离传统强国对世界岛的争夺,安心打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本质上是孤立主义的另一种体现。
如果真的有把握争夺世界岛,谁不想参上一片呢?
当时的中国,也就是大清王朝给了美国这样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