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寒门科举之路> 第86章 见县令

第86章 见县令(2 / 3)

山这么年来第一次赖床,他也是坚持这么多年的学习,为了出人头地,可不容易了!

考上了举人,他要去考春闱,那也是要等三年后,这几年他可以稍微放松下自己。

"什么迁坟?"李老头惊的手里的烟杆都掉地上了!

李老头一早醒来,被这个李文山想得震惊到了!看着掉落地上的烟杆,心疼地捡了起来,看了看没坏。

"算了,入土为安,祖坟不能动!"李老头缓了口气后叹了一声道。

想了想又道:"当初穷后面有点钱,也经不住回乡的折腾,现在也没必要了,我也七十一了,经不住路上的颠簸了,老家也没什么亲人,和你二爷爷是亲兄弟,其他人都是出五服的远亲了!。"

李文山想了想道:"那就不回去了,等忙完,我就去溪山书院读书了。"

李铁柱对于老家记忆不深,他那时太多年幼,对于家乡除了李老头得描述,他并无太深印象。

三天后李文山在江陵县码头送别刘青谨

"刘兄,在此祝福你前程似锦,马到成功!"在江陵县码头李文山送别刘青谨。

"多谢!至此你我分道扬镳,也不知何时能再见,只望各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告辞!"

船行了瞬间,刘青谨站在甲板上喊道:"李兄我在京城等你……"

李文山听到了,对着刘青谨挥了挥手。

一路走来考到如今的举人,李文山每每想起,当初要不是冒险进了一趟深山,就算靠他自己抄书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且其他学子可没他和刘青谨记忆力那么好。

就像现在村子里的村民一样,每家每户咬紧牙关,也只能供到启蒙两年,三年……买书的花费,让农家子承受不起。

就如刘青谨的母亲虽然绣艺精湛,为了供刘青谨读书也透支双眼,视力差了许多。

各家多是学赵里长长辈强压着不分家,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各自都是过得苦哈哈的。所以多数人家念个一两年,也就放弃了!

看着村里这几年他就发现穿打补丁的衣服多了不少,因此才答应让他们‘献田’。

"李举人,走吧!"赵里长今天就跟着他去县衙办理过户手续。

"嗯,走吧!"

一行人来到县衙,文书看到凭证,李文山是举人,那有这么多过田亩,觉得很正常。毕竟每隔三年都有几次人家这么做。

文书还只有个秀才功名,科举无望,拖了许久的关系在县衙谋了一件差事,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