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看到一群人往榜单那处涌,非常多人,黑压压的一大片。
“中了,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季轼峥看着一个披头散发,被挤得衣裳凌乱的举人,拼命挤出人群在那里开怀大笑。
他们也跟着紧张了起来,也想知道自己是否榜上有名。
李文山也焦急地捏紧手,要紧牙关,看着前头有没有他们的书童跑回来。
“中了,中了!”望竹和阿秋两人一脸高兴地,大声喊着,挤了出来。
董钊这个素来沉稳的人都,激动地重重的提了门槛一脚。
“少爷你们中了!你去第三十七名,季公子是二十五名。”小木头好不容易挤出来,立马高兴地大声说道。
望竹也开口道:“少爷你中了你十名,董公子是十五名。”
竟然考中了!四人都愣住了,好不容易一会儿反应过来道:“真的,我们都中了?”
阿秋也笑意连连道:“真的中了,少爷!恭喜少爷。”
季轼峥也开始仰头大笑起来,“哈哈哈,我真中了!哈哈哈……”
董钊道:“哈哈哈,我们都中了!”
李文山念叨道:“我中了!”
李文山没想到他名次居然这么靠前,江南才子特别多,几乎三年一次的科考前十名都是江南才子。
董钊高兴地说道:“是啊,而且你我名次都是靠前,只要殿试不出错,就算降名次,我们也是妥妥的二榜进士。”
四人都笑开了花,周围围观的人一脸羡慕,能够中进士,名次还是那么靠前。
他们都知道这院子出了这么多进士,那三年后这里的租金将会翻倍,可羡慕杨默家了,家业败得差不多了,一家人搬去城外住一段时间,以后三年靠着这个院子,也可以吃的好。
周围围观的百姓纷纷道喜道:“恭喜,进士老爷。”
董钊的书童木盛机灵,拿出原先一早准备好的,鞭炮和喜钱,往人群里洒钱,周围老百姓也纷纷开始捡钱,沾沾喜气。
不一会儿,不远的街道上就传来敲锣打鼓声,很是喧闹。
看着是报喜官,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高呼,“恭喜董钊董老爷乾元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得中会试第三十七名!恭喜……”
木盛机灵的给报喜官拿了红包赏赐,喜得报喜人连连恭喜。
百姓们议论纷纷,“这些贡士可真年轻,看着都不大!”
人群中的老百姓看到李文山喊道:“都是面嫩的,看着差不多才二十几左右,你看那贡士还没加冠呢!”
一群人羡慕道:“真的好年轻,这还没二十就中了!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有一老妇人道:“我家儿子能这么出息,我减寿十年我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