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寒门科举之路> 第245章 家乡喜讯

第245章 家乡喜讯(2 / 3)

点不懂出去,着急了好一会儿,许久终于想起来是典出自《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这题目的意思就是“论疑罪从轻”。知道出自哪里曾钧年也缓了一口气,神色也变得镇定下来。

李文山看着他的脸色就知道,曾钧年这次除非运气爆棚,不然他考不上会试,看情况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透,这篇还是出自《尚书》还不是截搭题,还要犹豫这么久。

亥时三刻

曾钧年停下笔,擦了擦额头的汗,虽然现在是炎热的夏季,京城的夜里还算凉爽,但这课业也让曾钧年急得冒汗。

曾钧年呼吸都都紧绷着,不经意间轻轻深吸了一口气道:"好了,文山兄,还请你帮忙批阅下。"

"好。"李文山拿起答案开始检查,认真看了许久了挺多问题的,把他他们一一标注出来。

曾钧年随着李文山落笔次数,呼吸也越来紧,看着李文山把笔放下之后,立马追问道:"怎么样?"

"曾兄,国家以科目,是为了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李文山眼眸深沉地看着他,并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曾钧年的策论洋洋洒洒写了千字言,"策论主要就是考察你处理事务的能力。"

你这篇策论中的‘刑疑付轻‘里的有许多问题,从这里‘邢‘你要这样……

李文山洋洋洒洒地给曾钧年讲解了一个时辰,很快时间到了子时,"好了,天色不早了明日还要上值,你也早点休息。"

曾钧年见已经深夜了,也很不好意思,"行,你早点休息吧!这么晚打扰你了。"

"嗯,我再给你出一题,你明日做完再来。"李文山说着写了另一题的题目交给曾钧年。

"多谢。"曾钧年对着李文山施了一礼。

为官越久越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乡党,同年,这都是他们互相之间的作为依仗的资源。

已经深夜了,李文山也不再待在书房回了卧房。

"肖石,备水。"

"是。"

"少奶奶,这个月的信来了没?"李文山泡在浴桶里,长舒了一口气问道。

"大人,今天信刚到,今晚本打算把信给您呢!"肖石就是看着曾少爷找他,才没把信送给李文山。

"把信拿来!"李文山靠在浴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