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儒家经典,并大唐的上等纸张笔墨砚台等,还有丝绸、茶叶、蔗糖、酒等,这些商品在高句丽极受欢迎,王室管事笑的合不扰嘴。
“还是老规矩吗?”管事问。
船老大笑着回答,“嗯,咱们还是老规矩,用黄金或者白银交易。”
管事用熟练的汉话笑着应下,一挥手,立即有人抬来箱子。
里面是早已经按双方约定好的商品价格兑换好的黄金。
按约定的价格,其实高句丽这边的黄金比大唐的要便宜的多。大唐的金银铜比价,是一两金八贯铜,一两银五贯铜钱。黄金白银是一点六比一。
但在这里,黄金一两却是按四贯铜钱,一两白银两贯铜钱这样的比例。
唐商们都非常聪明的利用了这个差价,他们运来的货物,都按铜钱标价,但却又不收铜钱,而是要让高句丽人以金或银来支付。
如此一来,他们把金银运回去,立即又能赚一笔差价。
高句丽的金价和大唐的金价其实相差了一倍之多,运一次货物来,虽然风险也不小,但赚的却更多。他们运来货物,本就卖高价,结果以黄金结算,又赚一倍差价。然后回去时,除了带回黄金,他们几乎还是空船,于是他们会在高句丽再采购一批土产,并且不会给钱,而是算做下次货物的订金。
这些唐商充分的把无耻发挥到了极致。
反正海贸就是这么赚钱。
他们带回去最主要的土产,一般都是高句丽的年轻漂亮女子。
“这次还要女人吗?”管事笑问。
高句丽女子在中原很受欢迎,跟中原的丝绸茶叶在高句丽贵族中受欢迎一样。带回高句丽的年轻女子总是很赚的。
不过这一次船老大却不要年轻漂亮的女人了,他要男人,而且要强壮年轻的男人。
“要男人?中土贵人们的风气变了吗?”王室管事惊讶的问。
“那倒没,只是我们皇帝陛下去年大封诸侯,诸侯们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所有需要人手。买些青壮回去,种田放牧什么的,正好。”
“这样啊,没问题,我回头就给你弄一些三韩俘虏。”
船老大知道,这三韩才是这半岛上的真正土著,高句丽和现在的百济,其实都是从北面的辽东迁移南下的,是反客为主。
在很久以前,这半岛上的南部,是三个部落联盟统治,为马韩、辰韩和弁韩。其中马韩实力最强大,被三韩拥立为辰王,统领三韩之地。
不过后来中原辽东的扶余部一支,南下建立了百济国,辰韩中最强大的斯卢部则统一辰韩,建立新罗国。弁韩则逐渐融合为伽倻国,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在西汉时便也中原王朝密切交往,其中的辰韩甚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