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没有封什么地方,更不会有指定哪些是邑民,实际上就是朝廷财政拔钱而已。
当然,在唐朝推行分封法以来,朝廷已经实行实封,连公主采邑也都因此在恢复实封采邑。
现在有人提出虚封食邑,虽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却更多。
反对的人还是以贵族院的诸侯为主。
他们可是实封诸侯,现在要改回虚封实邑,那你们以后是不是要把贵族们的爵位、封地也改成虚封食邑?
这个必须防范,谁知道下院那些人会不会真这样干。
采邑得有。
争论了半天,结果因为某些众议员过火的言论,导致了参议员们的迅速改变观点。
参议员们整齐一致的对实封采邑支持。
但参议员们支持实封采邑,却又不想让皇族扩张太厉害,宗室年年封,若是连公主都连连封,这还得了。
所以参议员们最终达成了几条。
皇后和四妃还有公主们可以有采邑,其它皇帝嫔妃则没有。
后妃和公主的采邑,为终身制。
后妃公主的采邑,由朝廷派人代管,不就藩不亲管。
后妃公主采邑,由朝廷派驻士兵和组建民兵负责安全。
至于皇帝和太子的采邑,则可分别拥有一万八和一万五的采邑兵。
其实也有人想提出皇帝和太子的采邑不拥私兵,而是由朝廷驻兵。但这种想法没有谁傻头傻脑的提出来。
皇帝和太子的采邑,怎么可能跟皇后公主们的采邑相同呢。
甚至许多人都认定,皇帝这次要弄出这个皇帝与太子采邑来,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采邑兵。
一支皇家私兵,本质上跟承乾当初的那八百宫廷侍卫一样。
但数量更多,父子俩有三万三的私兵,说起来,也算是一支数量不少的军队了。
当初张超凭南洋五万兵,发起护法之战,一路北伐,打进汉京,逼迫李世民退位。
有三万三皇家私兵,威慑力提升不少。
皇帝、内阁、诸侯,三足鼎立。
在这种共识下,采邑法很迅速的就拿出了草案,然后在议会通过了。
太子采邑在倭国、皇帝采邑在吕宋。
皇帝与太子的采邑,都是皇帝钦定的,都在海上。
一个在东海,一个在南洋。
未来是大航海的时代,海上肯定更有发展潜力。
·······
“臣幸不辱命。”
御书房,马周前来覆命,他带来的是议会通过正式颁行的采邑法,以及皇帝、太子、皇后、四妃、公主们的采邑分封表。
这次不但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