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时隔一年多后,他们与中原不通音讯,根本不知道中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本应当前来的补给船队会不会到来。
一天。
船没出现。
两天,船还没出现。
一连好几天,船还是没有出现。
等到第七天,李治已经不抱希望了。
本来定南堡里的人,也都做了许多准备,在迎接中原船只的到来,可此时也都慢慢的冷淡了,失望了。
“你说中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船只没有按时来?”
“殿下,这里距离中原那么遥远,延期一些也是正常,可能船队已经在路上了。”王安安慰。
一直到第十天的时候,一条船回来了。
那是澳国公府的船,双桅快帆船。
船只进港,李治亲自跑到码头。
“船,船,中原的船来了。”船长激动的向李治禀报。
“船真的来了吗?”
“来了来了。”
王安在一边问,“来了多少船,带了什么物资?”
“很多船,来了很多船,足有上百条船,满载着无数的移民、牲畜还有物资!”
李治不敢置信。
怎么会有这么多船,这么多人,这么多物资?
王安听了也没有高兴,他甚至皱起了眉头。
就算承乾还在位,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支援力度。
难道说,朝廷想要吞占这里?
他们辛苦打下了这里的基础,建立了这里的一砖一瓦,开辟了这么多的田地,朝廷要来摘桃子了?
可惜那个报信的船长并不知道太多具体的消息。
又等了一天。
第二天的中午,远处出现了白帆。
先是一点白帆,然后是高高的桅杆,再是第一朵白帆,接着越来越多条船出现。
果然就如同那船长所说的,来的是一支庞大的船队,起码上百条帆船。
李治神色不宁的站在那里。
船队进港,缓缓靠岸。
“有诏令到,澳国公李治接旨!”
船上下来一群人,当先一位身着绯袍,手捧着一道黄绫绢旨。
李治上前跪接。
他本来以为这是道承乾发给他的旨意,谁知越听越不对劲。
听到最后,李治几乎已经是趴伏在地上,肩膀耸-动着,泣不成声了。
大唐亡了。
皇帝承乾也已经禅让退位,并被放逐到了非洲之南去了。
如今中原是代唐而立的大华,皇帝就是那个他一直忌惮担心的张超。
张超继位都已经一年多了,基本上他离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