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就是这么想的,定亲这个词是应该羞涩一下的,但羞涩完了,可不就开开心心呗。
面对缺了矜持的闺女,平日放飞自我,对闺女也不怎么上心的蔡邕多少有些无奈。
“族老莫慌,此事暂时不宜操办,邕为人所恶,莫要再为刘氏引来祸患。”族老那边兴奋的要与蔡邕讨论定亲流程,蔡邕这边遥敬族老一碗浊酒,出声劝道。
“恶贼端是可恶,蔡大家放心,我楼桑刘氏青壮不下百人,都是可上阵杀敌的汉子。”族老豪饮一口,酒碗嘭的一声放在桌上,颇有拍案怒斥之意。
东汉没什么信息管控,远走塞外的游商都从来不缺。别说蔡邕的事迹,朝中大小琐事,十天半月便可传遍大汉境内,若是再赶上有心人刻意传播,流传速度那才叫快呢。
大儒应该算是东汉时期的明星了。嗯,流量明星那种。所以蔡邕的情况就算细节不详,族老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蔡大家且在楼桑安住,我楼桑刘氏定不让蔡大家埋名。”族老豪爽之时,看向刘沧。
“大夯,你与那县中张家之子相熟,明日去那张家询问,我桑村欲购置铁石,打造兵刃,若有恶人敢来我楼桑寻事,定让他有来无回,有死无生!”族老颇具大将之风,底气越发厚重。
“……”刘沧沉默,果然,他就知道会这样。老家伙精明的一逼。
简单来说,族老要武装全族,化民为兵。以乡勇拱卫大汉之儒。
嗯,没毛病,正常情况下,刘虞都不能打小报告那种。
“族老且慢,且让皓轩与你详说。”蔡邕苦笑摇头,反对意思明显,族老微不可察皱了下眉头。
好吧,这种趁势化兵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没毛病。
东汉确实对地方私兵有着明确的限制,而且汉时民风彪悍,尤其是接近边关的北方,一把杀伐兵刃,便可完成农与兵的转变。
所以如今对兵器在民间同样有着比较严格的管制,而管制的基层环节,就是通过族老、乡老、国老之类负责。
汉人抱团排外,而且他酿的好斗、善斗。
没错,汉人从来都不是什么老实善良的主,从世界层面来说,汉人的好斗善斗也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好斗铭刻在汉人的基因骨髓当中,只不过后世将汉人的善斗磨灭,将好斗的性情各种扭曲之后,就有些扯淡了。
嗯,这些说之无意,不提也罢。
却说汉时,汉人抱团善斗,这种抱团又分层次,同族同村排斥外人,但升到郡县层次,不同村族又能抱团排斥外者。
再升便是州郡,之后便是南方北方,最终当面对塞外之敌时,南北之人又能抱着膀子,一起怼他丫的。
而话题扯回,像族老这种基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