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只能带上两头,二级牦牛对环境的适应大幅提升,一级牦牛恐怕难以适应中原地区的环境。
除了板砖被扔在龟塘里越冬,猪羊也都留在村中,当夜将族老请来,跟族老商量去洛阳的事情。
面对忽然成了张让侄女的张绣娘,族老一阵肝颤,反复琢磨村中有没那个不长眼的开罪过刘沧这房妾室,不,平妻。
村中因蔡邕组建了乡勇,但这些青壮可不是单纯借助蔡邕名头占便宜的。无需什么契约条文之类,族老理所当然的准备让他们随同蔡邕入洛。
如今讲名论义,这些东西当真不是靠嘴说说就行的,平日在村中无事也就罢了,如今蔡邕远行,这些人定然也是鞍前马后的伺候。
刘沧来找族老商量主要也就是商量这些乡勇的事情。
带走百人青壮对村中影响太大,若是寻常情况,能去洛阳谋事也算是个机会,但如今张让心思难测,前路难料,刘沧可不敢带着他们瞎晃。
拒绝了族老的安排,人数又说不上扎眼,让这些青壮照料留下的牲口,守护下‘刘氏老宅’,对外依旧受蔡邕照应,平日该干什么干什么,也别瞎折腾了。
对此族老倒是没有表现出往日的油滑,哪怕知道去洛阳可能危险,却更执着让自家子弟跟随。
一番争论之后,最终村中挑出十人跟随刘沧,这十人便是能为刘沧挡刀赴死的部曲。
其后族老又安排人去东村告知刘沧这边的情况,东村那边早已备好了青壮,十名青壮却是成为了张绣娘的护卫。
东村族老那边如今心情可谓相当复杂,真论起来,东村现在可比楼桑村牛多了,村里出了越骑校尉,张让亲哥。
若说原本蔡邕借助名望护持一部分村民的话,东村如今根本就不用考虑杂税的问题了。
因为所谓税收到底是要从郡县送往洛阳供予朝廷的,而太守县尉之类,到底归属朝廷官方。
皇帝、宦官的掌控范围还没扩散到幽州不假,他们不能怼幽州,还不能怼幽州的某个人么?
如今这东村,谁想不开了敢来登记查税?
东村是要抖起来了啊,只不过东村族老抖的有点心惊胆颤。
张让啊,这位可不是靠善名照护乡里,这位爷树敌满天下,眼前完全依靠权势换来的福利可不是那么让人安逸的。
权势这玩意看着恶叨叨的,但它也绝对是更替最为频繁,更替后负面效果相当显著的玩意。
心颤归心颤,态度还是要有的。
东村好歹出了人物,张丰不在,那对张绣娘的态度更是需要鲜明。这不,东村派出的人都是跟着张绣娘混的,若不是张绣娘拒绝,恐怕那边派出的人会更多。
几日准备,套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