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那么几个人,不断地从另一部破坏更甚的设备上找到一个有用的总成更换到还有救的设备上;一个月下来,竟然慢慢积攒起了一些反击的力量。今天到了真正反击的时刻了,他知道任务艰巨,发射机会只有一两次,雷达开机的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搜索到目标的机会很可能为零。
这支庞大的车队由8辆发射车、2辆雷达制导车以及若干电源车、指挥车组成,从构成看远远大于一般的营一级发射单位,算是一支加强型的部队,主要装备都是邱荣成从国内来到这里以后,历尽千辛万苦从丢弃的岸防阵地上收集、拼凑起来来的,由于自检流程严重地省略,能不能全部打出去,他也不知道,毕竟有一些精巧的破坏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导弹车队后面还随行着一支几百人的巴基斯坦陆军部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叛军游击队。
从各方面汇集的情报汇总来看,敌人的登陆会在黎明时分,如果考虑到今天的满月所带来的大潮因素,这几乎是印度人必然会选择的时机。而美海军咆哮者干扰机的出动也大大频繁起来,较之昨天增加了整三倍,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形势已经迫在眉睫。邱容成的通讯员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设备,就能知道咆哮者就在附近,最近2个小时,车队与指挥部的所有联络已经完全被阻断了。这种全频段的干扰,不可能在防区外进行,必然就在海岸附近。
通讯阻断是预料中的事,邱荣成最担心的还不时这些;他最担心的,还是最后时刻雷达的作用也会被这些咆哮者减到最低,这些雷达都属于90年代的普通外贸产品,抗干扰性能如何,他心知肚明。如今车队距离预设的阵地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他的心里也在七上八下,他对余振东制定的扇形齐射的计划异常反感,完全不像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应该说出来的话。也许他们炮兵脑子里的战争形态就是毁伤概率,而非绝对的精度;无论如何,这不是导弹部队应该有的态度,导弹部队从来不会认为盲目大的打击,也算是一种“打击”。不过邱容成必须承认,余振东对他说过的话里,至少有一句是对的:如果敌人攻占了港口、并实施了兵力集结,而这些岸防导弹还没有全部发射出去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废铁一堆。
指挥车内的通讯员,一直在一片嘈杂的背景噪音中企图捕捉到一点儿信号,敌舰队应该已经离得很近了,按照指挥部委托指挥的约定,此刻舍姆西的侦察机以及余振东的无人机应该已经拼死起飞,进行侦察了;但是如果通讯不畅,即使找到了海上目标,一切也都是枉然。
“有消息吗?”他忍不住问道。
“入夜后就没有恢复过联络。”通讯员说道,“印度人要是躲在这片干扰区里进行偷袭,可真是要命。是不是先用雷达搜索海面,做到心中有数?”
“不行。一旦开机必然会立即招致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