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紧跟着粉雕玉琢的女童,听到老道的回答,女童尚未开口,一旁年岁大一些的男道僮已经高高举起小手,一手挽着同样的小竹篓,里面装满了沉甸甸山果。
只听他吃力地提起竹篓,问道,“那飞天遁地的神通呢?书上有讲,仙人羽化飞天,摇剑一摆,风雨召之即来。”
女童也点头,满是好奇。
年岁尚幼的二人现在还不明白那些道书哪一本是杂闻,哪一本是故事,哪一本又是纪实,加上孩童心性,诵读得多了难免有些幻想。
尤其两人都见识过前几月里山上众多道人武人时不时的切磋比试,活动身子。
踏雪无痕、飞檐走壁,掌劈青木,呼气成剑……在他们看来同样惊为天人,引得不知多少次惊呼连连,眼里闪动着光。
于启猛不用回头也知道童子们在想些什么。
笑呵呵说道,“仙者,乃人居于山,心性超然于世,洞悉天地本源至理,跟能否飞天遁地、呼风唤雨无关。”
“我等求道修行,便是以诚挚真切之心去体悟自然,体悟道理,或有一日也能近似窥道,心中无碍,白日飞仙!”
童子似懂非懂,又问:“那以后我们也能成仙?”
于启猛笑得开怀,轻柔对方脑袋。
“这得看童儿们的功课如何,往后有往后造化,成仙太远了……”
他不信仙,敬奉的是先贤道君。
至于神鬼显灵……少时倾慕,心向往之,愿作飞鸿足踏云霞救扶世人。及冠后游历天下,也遇见不少玄乎神秘之事,曾为之着迷,结果多被拆穿乃人心作祟,故弄玄虚。
回山静修十载,当一步踏出那待了半生的正元观时,才恍然发觉自己所求不过是盘坐蒲团的刹那静谧。
空灵无物、无思无我。
自那以后丢了杂念妄想,安心待在元阳峰上敬奉先贤。又收下弟子,每日里练武讲课,清修悟道。
何等快哉。
直到去岁那一场似梦非梦,从此有了莫名思感萦绕脑海。之后跋山涉水远至石牙,目睹了白雾如盖、烟拢十里的玄奇景致,并亲身涉足其中,见识到内里更多的不同寻常,非凡俗可企及的手段。
故而如今面对俩道僮的问题,于启猛也无法断言世上真无仙。
“儒门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许那些仙人道君们便在天上看着我们。”
这般说着,他点了点小道童宋越的脑门,按下一点红印,缓缓消散。
“不好好修读,偷奸耍滑的话,就会被道君们记下,童儿可晓得?”
道僮一震,赶忙严肃小脸不断点头。
一旁的宋瑶见得哥哥这副模样,一对眼睛弯成月牙,掩嘴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