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静地走去。
见此尹文念哪还不知对方来意,于是跟紧步子,心中不由轻笑,三位师长中大概只这一位还未入门了,难怪急切。
花开两头,正当尹文念为三位真人引入新法道途时,远在元阳峰的于启猛也正在给两位童儿传授自己的路。
这是不同于引动天地之气入体的另一种修法,或许往后会殊途同归,但在刚入门时两者差别明显。
他带着两童儿开始养练身躯,从藏经楼中翻出许久不曾阅览的护道武学,又挑挑拣拣,舍弃拳脚刀剑技艺,单单拿了些内外练法。
俗世难得一本的内练功诀,在老道士手上却堆成一摞,不过真正让他看重的还是那些外练法,其中的某些理念让老道士都收获匪浅。
「没想到往日忽视的经诀武功,竟有这般奥妙,如今翻看又有新知。」
「不迟,不迟。」
外练法对年岁尚幼的两小童子显得有些过度,他便改了一些练法,取精华去糟粕,根据两人的情况只传授教导初始的入门之法。
「食纳天地之气,以御周天六气,这是玄诚道兄的路子。」
于启猛始终觉得将飘忽天地间的气息过早引入体内并不算好,故而在自己定窍后,转头钻研肉身中那股若有若无的体内之气。
「天地有气,人体亦有。」
「老道将之唤做内气。」
「以肉身体魄为基础,初时养练身躯并适当修行气血,待到定窍开脉,假托体内经络为小天地,练天地之气化为己用……」
人体有玄妙,宝藏无穷,老道士养了一辈子道心,不觉得血肉之躯比旁者差在哪里。
养体、定窍。
不刻意追求驾驭天地之气,而是开发自身潜力,但又不同于专注气血体魄,受限于练法与人之极致很快进无可进。
根植穴窍经络融合出内气,如此将摆脱束缚,且不为肉身所累,前途光大。
这便是于启猛想到的路。
此法并非完全不依赖天地之气,实则在定窍时越是浓郁,捕捉穴位的难度便越低,且设想中定窍之后一窍即是一源。
体内万千穴窍共振,再与外界天地之气交济养练,未必不能达到与尹文念驾六气凭虚御风同等的层次。
凌虚渡空、腾云驾雾,似那非凡仙。
两道僮不知所谓,如今只囹圄吞枣般将这些东西记下,想要真正懂得并有所领悟或许还要几年。
老道士一边给两人打基础,也在梳理道路的缺陷,将之一一弥补,实在补足不了的,便尝试从旁绕开、另寻他路。
譬如养体进度过于缓慢,又如随着一枚枚穴窍定下,越往后体内穴位仿佛遁入空冥不可测,愈发变幻百般难以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