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财阀> 第121章 一百一十九章不算卖国

第121章 一百一十九章不算卖国(2 / 3)

就最简单的一点,每年底层官员上计都需要中层官员代理,也就是说,吏部只能审核到各州刺史这一级别,再往下的,都需要刺史代劳,如果刺史看你不顺眼,随手就是没有出头之日。

“可他还是被分配到华氏城当县令,当时的边塞地区,苦,穷,惨。”

“你们可以知道这是多么无人愿意来的地方。”

百姓学生疯狂点头,他们太理解了。

这是一个没人愿意要的差事。

苏阳嘴角更加上扬,自信的道:“你们都知道,最好的官位是在中央当个小官,浏览天下文件,顺便还能被大佬们看到,要么就下放到世家聚集地,这样可以勾搭世家,获得关系人脉。”

百姓学生们尴尬了,是的,您说的非常对。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出生官员走的最多的就是第二条路。

外面听的李纲和他的几个朋友学生也都无奈了,这个苏阳,真是什么都敢说。

虽然你讲的都是真的吧。

第二条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走呢,因为他算是一条有尊严的路。

这点很多人都知道。

下放到世家聚集地,基本上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种是加入世家,成为世家关系网的一部分,这条路最好走。

另外一条就是凭实力和世家子对话,进行辅助。

有一些世家子当官之后会接受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这个时候他们会请人帮忙,然后会分润功劳。

对于平民出身的官员来说,第二条路很不错,虽然晋升慢一些,但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第二条路走的最成功的那个人其实叫董卓,这玩意其实是袁家的合作者,最初是门生,两者的关系相当不错。

而且董卓的朋友相当多,和皇甫嵩是战友,和朱儁是战友,和蔡文姬她爹是好朋友,和袁家还有不错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皇甫家是有名的将门,朱儁也是名门,蔡文姬她爹也不用说了,大儒,袁家是顶级世家。

这些都是例子。

百姓学生们最能认识到事实的残酷。

李纲等人也更加能懂。

所以他们对于苏阳所说的话,都有自己的理解。

苏阳看他们都开始迷茫他要说的意思,继续开口道:“而我们的孙禹孙官员,走出了第三条路。”

“来到边塞,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心一意的干活。”

“聚拢百姓,增加百姓生存力,改造河流土地,建造大量田亩,以身作则,带领百姓努力开荒。”

“积攒粮食,积攒人口,把一个荒野边陲变成一个有人有地走粮的繁华县城。”

“丢弃面子联络敌国,不是为了卖国,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