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6)

对孙继东的看法,那却是没有的。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孩子,不可能如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或好或坏,有着很强烈的反应。

孙继东曾经当过兵,后来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不在绿色军营,就复员了。之后他又在警局做过刑警,但那也是一个糊口的职业,和他个人的理想或爱好没什么关系。直到79年年初的时候,他才算是最终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最开始是78年的时候捣毁了一起文物走私案,初步了解到古玩行当...一开始就入迷了。

很多人觉得他和这一行不搭,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展现出对历史之类的东西有太多热爱。那种搞收藏的人的文人气质他是没有的,可要说是古玩商人的市侩精明,他也没有啊...总之就是让人想不通。

但这种事本身也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孙继东照旧入行了,并且很快辞掉了刑警的工作,投身进入这一行。

而现在,回到六十年代,这种生意更加低调了,但也不是不能做。而且他还发现这个时候有一个好处,竞争者少,好东西更多...也更不容易打眼。他本身不是科班出身,更没什么家学渊源,底子是很差的,纯靠着小心谨慎才没有交太多学费。

那还是七十年代末呢,他估计随着经济发展,古玩行业更繁荣,造假只会越来越多,对眼力的要求也会更高——这些只要对古玩行当有些了解,就能够推测出来。

毛思嘉没有傻乎乎地问,这门生意能不能做。

事实上,就她知道的,旁边胡同就有一个寡妇,她死去的老公就是一个收藏品颇多的富商。这几年有人想要图谋她家的好东西,只是她老公都死了,自己的出身则比较‘根红苗正’,一般人根本没法下手。

据说她一个带七个孩子,经济上却一点儿不窘迫,靠的就是丈夫给她留下的那些藏品——反正她就偷偷卖,一个宝贝也能买几十块呢!这一方面说明这个时候有私下的古玩市场活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其实也懂行。

这可是这个时候的几十块!考虑到此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很多人手里也有好东西,但自己不懂,又或者找不到好买家,最终只能几块钱、十几块钱地贱卖了。

知道这个时候也有古玩交易,毛思嘉才真正感叹不愧是首都,不愧是古都——在这块地界上,倒腾古玩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不然换一个一般的城市试试看,说不定人家都没有这个意识!

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此时不是乱世,但也够不上倒腾古董的‘盛世’吧。

“你以前送我那支钢笔也是这么倒腾来的?”毛思嘉忽然想了起来。

孙继东‘嗯’了一声,他没对毛思嘉说谎,那支笔没花多少钱,算是他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