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1 / 6)

这个时候农村是很少用得着票券的,所以他们对于票券有一种不信任。

他们知道票券,但也知道票券用起来有自己的规则,不免多问一两句。

经过孙继东解释,还是有一些不放心,回头抽空去了一趟县城,等到真的通过票券和钱换到了粮食和食用油,这才安心了。

“俺就说嫂子白担心的,人家是首都来的首长,能骗咱们老百姓么?”在家的小姑一边收拾院子里摘的蔬菜,一边觉得自家嫂子太不讲究了。

“你嫂子也是担心。”家里顶梁柱的大哥多说了一句,说是这么说,却没有多严厉,就是一家人普普通通的日常而已。

等到小姑进了屋炒菜做饭,大嫂这才凑到大哥身边:“哎,老魏,有件事儿你可得上点儿心,俺看着玲玲有点儿不对劲。那首都来的首长住俺们家之后,玲玲那姑娘是不是太上心了...?”

“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先别和玲玲说什么。”大哥皱着眉头好一会儿,才这样叮嘱自家老婆。

大嫂一边去晾衣服,一边小声说:“按说这首长是不错,人长得体面,工作也体面。俺还听首长一起来的干部议论过了,说首长的爹是当大官儿的,解放军里团长还是师长...就是太好了,人家和咱们不同...”

虽说工农兵一家,强调彼此之间没有阶级差距,即使是主.席的孩子,也有可能和工人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但是家庭与家庭的差距,在普通人心里是有杆秤的!在乡间结婚,条件好的人家一般也不找条件差的啊!

这种道理,大家不会宣之于口,但都是心中有数的。

魏玲对孙继东的格外关照被魏大哥和魏大嫂察觉了,但对于孙继东来说,却是无感的。这段时间的他每天都在河堤上忙忙碌碌,还和临时召集过来的农民一起挑河——就是用扁担、箩筐,将烂泥一点儿一点儿地挑上河堤,一路脚下踩的也是烂泥,想想就知道不轻松了。

这样的日子中,身体肯定是疲惫的,而身体的疲惫自然会让精力降低。这个时候和孙继东同期过来的部里同事,早就累的不成样子了,白天坚持就很难了,晚上更是吃完饭倒头就睡。

这种体力强度,对于这些整天坐办公室的政府职员,确实是太超出了。他们最劳累的时候也就是下乡帮着抢收抢种而已,那样一次回来之后还得缓几天,也不知道这些修河堤回去得多久才能缓过来。

但孙继东有一些不同,他的身体当然也是疲惫的,精神却不然。或者说,在这样的极端状态下,他的精神反而更加旺盛了。就像是一支蜡烛燃烧到了极限,火苗反而会变大一样。

只不过他旺盛的精力并没有一丝一毫放在老乡家的姑娘身上,而是想到了北京城里的人。

他想了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