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5 / 5)

梁悠现在最喜欢听的就是参观石窟了,一听到这个马上就能充满了干劲。

眼前这些资料有的是出版过的,还有些是一代代守护敦煌的工作者留下来的手稿。

梁悠拿过一本手稿,小心的拍了拍浮土,看到封皮上写着的季长远三个字,不由得赞叹季所长不愧是学美术的,真是写的一手好字。

如果没有选择留在敦煌,或许季所长也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可就像是魏姐说的,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能让自己不后悔,就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晨熙麻麻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章 玉米

到了下午,高师傅带着梁悠他们去了112号窟和56号窟,现场讲解两个朝代的壁画在风格上的区别。

在112号窟里,美术组的赵组长正带着杜薇他们那些新人,在汽油灯下临摹着窟中的壁画。赵组长站在后面,偶尔指导几句,指出他们在技巧上的问题。

而另一边的56号窟里,梁悠摸着墙上明显的铁钉,心情复杂。

高师傅走到梁悠旁边,看着墙面语带遗憾的说道:“这面墙当时都要散了的,为了能抢救下来只能这么修补了。”

梁悠点点头。现在窟里的壁画、彩塑、佛像,都只靠周师傅一个人,修的速度都追不上毁坏的速度。听魏姐说农闲时倒是有几个周围的村民会过来帮忙打个下手,可也就是递个东西,做些力气活,真正修复工作还是指望周师傅。

要说研究所里的几个部门,文物修复组门槛是最低的,什么学历、经历要求都没有,可以招进来从零开始一点点教起,可偏偏也是最留不住人的。其他部门来五个还能留下来一个,文物修复组干脆是来几个跑几个。

想起前世要成为一名出色文物修复师的理想。梁悠咬咬嘴唇,心情纠结。

这么一晃,梁悠他们来到敦煌就过了五天。这五天里,他们跟着高师傅学习,对各个时代壁画、彩塑的特点都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能够结合实践,比单从书本上得来的要深刻的多。

梁悠自己想想都觉得神奇,她虽然每天都在抱怨伙食和土炕,可竟然一次离开的念头都没有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