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4 / 5)

得尴尬起来。

一阵沉默之后,杜卫国开始跟梁悠讲起了她父亲在部队里的一些事情。跟以前爷爷奶奶会讲起的那些回忆不同,她父亲在部队里的样子,还是她第一次听别人讲起。

杜卫国他们说的也都是平时训练中的小事,可在梁悠听来却很新鲜。她听得十分认真,越来越能了解为什么她母亲会那么爱她的父亲,因为他真的很有人格魅力,而且也同样爱着他的妻子。只是他在承担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时,没能平安回去履行一个丈夫的职责。

第53章

杜卫国他们能回忆起的事情也不多了, 只是不断地跟梁悠重复着她父亲很好。

梁悠点点头, 说了句“我知道”,又转而问起了他们这些年的事情。

要说杜卫国他们这些年实在是不容易。退伍后原来的战友们各奔东西,他们几个离着近的, 偶尔凑在一起回忆着当年并肩作战的日子,聊着聊着就说起了最后离开部队的杜卫国带回来的那些没主儿的东西。

“要物归原主啊”,“应该送还给家属才对”。久而久之的, 这就成了他们几个的心病。

等到日子稍微好一点了,他们几个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帮这些物品找到原来的主人。一是对主人而言这些物品承载着在部队的回忆。二是对于牺牲的战友家属来说,这些物品都是珍贵的遗物,寄托他们对亲人的哀思。

只是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晚班困难的。杜卫国他们向连队申请要来了以前战友登记的地址, 可因为年代久远, 很多地址都写的十分模糊。再加上这年头没几个地方装了电话,只能坐车过去。所以杜卫国他们用了最笨的方法,一个一个去找。

他们把战友登记的地址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到了农闲的时候几个人把钱凑凑, 派两个代表带着东西过去, 直接让战友看,哪个是自己的,有时还能从他们嘴里得到其他物品主人的线索。

开始时他们只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等到了后来,在一次次的见到昔日战友时和他们一起流着泪回忆着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见到了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欣喜的烈士遗属。他们觉得自己做的,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二十年多来,他们当初带回的物品大多都已经物归原主。唯独这个笔记本和这张相片,却成了众人的心病。

他们之前曾经分析过,在部队时普通战士不识字的多,不大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而且看照片上的女子衣着打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

杜卫国他们专门为了几个识字的,或是家庭条件不错的战友,结果都说照片和笔记本不是他们的。这一通对着名单找下来,最后有可能的就只有梁连长了。

梁连长的名字没在名册上,他们也只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