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陆渊慑服了藏地诸寺之后,便回了武当山在此潜修。期间张无忌多次请陆渊与张三丰前往金陵帝都,均被两人推拒,只领了个国师的虚号,有着个总领天下佛道之事的名头,可两人都是个淡薄名利,一心清修的性子,哪里会去招惹这些麻烦事。
来到此世后,若非被生民疾苦触动心境,按陆渊的本性他只会找个地方安心修行,只待境界有成便可前往下一方世界追寻前路。如今元廷已灭,虽说百姓生活依旧算不上太好,但至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陆渊也将自己所知道关于变革发展的诸多内容尽数告诉了张无忌,包括开海、发展科技等等,能做的都已做了,剩下的就只有依靠朝廷和无数仁人志士花费几代时间去逐步实现。
对这方世界,陆渊已然没了多少牵挂,自然便是专注到了自身的修行上。虽说陆渊进阶宗师多年,但一来杂事缠身,二来此方天地其实并不适合宗师境界的存在修行,要不然这么多年除了陆渊这个异数外,也只出了张三丰这一个宗师人物,就这还是因为张三丰资质举世无双,才能打破这个界限。饶是如此,张三丰修行多年,至今也未看到宗师境界的尽头在何处。
论资质,陆渊自是无法和张三丰相比,这里的资质不仅仅是根骨之类的身体天赋,更多的是悟性之类,按张三丰的天资若是放在仙侠世界,必是个天生道体,道心通明的评价,而陆渊顶多算是个上等资质罢了,这其中的差距不可以道理记之。
所以,陆渊在武当山枯坐了近六年时光,但修为的提升却是极为缓慢。对此张三丰也多次劝过陆渊,天地有限,非人力可及,莫要强求。但陆渊自家知自家事,不同于张三丰前路无望,故而如今已不过多关注自身武道修行,更多的是对于天地道理的探求思索,这其实也是种无奈之举,可陆渊能穿梭诸天,并不存在前路断绝的问题,只是这种事情也不好说的太多,张三丰劝了几次后,便不再多言,只当陆渊年岁尚小,心气未尽而已。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张三丰突然说要下山游历,几个徒弟苦劝无果,张三丰将武当道统托付陆渊照看,随即便潇洒下山,自此后再未回返武当,只各地时有事关张三丰的传闻浮现,恍若陆地真仙。
而随着张三丰下山后,陆渊更是再无可交流之人,陆渊干脆搬到了张三丰闭关修行的后山茅屋之中,嘱咐了宋远桥等人若无要事不可打扰自己,渐渐的,许多武当弟子都只知道自家有个修为高绝的祖师在后山闭关,甚至很多弟子都以为只是个传说而已。
而就在陆渊在武当山闭关之时,山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无忌定都金陵,国号大明,年号天武,随即便下令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因着陆渊的提点,张无忌组建了大明科学院,召集天下奇人异士,能工巧匠于此研习百工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