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6 / 9)

太太自己的心意,不劳公中破费了。”

这话噎的史菲儿够呛,史菲儿暗自腹懑:好吧。我小气,我抠门。你自己愿意上当折腾我也拦不住,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贾宝玉你日后倒霉也别怨我,我可是早早就给你拦了,奈何你妈不听啊!

第一百四十四回

144

王夫人因赌气摘了宝玉带着的玉,致其当夜病魇。听人谏言复将玉带上之后, 宝玉渐好, 这才松了口气去。又听那婆子说起寄名一事, 更是动了心思,翌日一早便去与贾母禀明此事, 哪知道贾母竟然不纳此法,王夫人自是气闷,在贾母面前逞强, 要自己出钱给宝玉办了寄名一事。

昨夜谏言的姜婆子倒是动作颇快, 午膳方过便领了一人来见王夫人。只听那婆子道:“太太, 这就是灵山庙的道婆,姓马人称马道婆便是了。”

王夫人瞧着那人, 一身素静僧服, 倒是显得利索, 眉眼上挑, 眼珠四面有白,王夫人瞧着觉得此人倒是个厉害的。

那人见了王夫人自然满脸带笑, 笑盈盈施了一礼, 开口说道:“夫人有礼了。听闻贵府公子想寄名与本寺, 那可是最稳妥了, 夫人果然见识过人。”

王夫人听着马道婆恭维, 心里稍稍有些小得意,只是也不挂在面上,开口说道:“听闻你们庙颇有名气, 不知这寄名一事如何料理?”

马道婆笑道:“这寄名一事倒也不繁复,主要是能将这心意能达致佛祖,能求佛祖庇护便是了。需将小儿的生辰八字写了,藏于以寄名袋中,寻一干亲将这寄名袋放置于佛橱前,日日烧香念经祷告便算是为小儿祈福了。”

王夫人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这也确实和自己听来的不差什么。便开口又问道:“这寄名也是件大事,我虽也时常抄经念佛,但府中俗事繁忙,分不得身去,也难得料理。我这小儿宝玉因名取的富贵,也怕易招撞些什么,故而才想寄名。”

“听太太一张口就知道您素日就是吃斋念佛的。若是寄名于本庙,您且踏实放心,我们庙中都是最虔诚的,每日晨醒晚课不敢有半分倦怠,一年到头这经文不知要念多少遍去。京中多少小儿都寄名于此,最是妥当不过了。”

王夫人听了点点头:“那佛前布施供奉如何?”

马道婆说道:“这也是因人而异,各自尽力而为,毕竟佛祖心如明镜自不会与凡人计较。听闻小公子年岁尚幼,也不过是求个平安康健,倒也不用太多供奉,反而怕小公子消受不了。这常例便是一年每日四供不断,另干亲添四季衣裳、四季鞋袜,外加一日二两香油,点个平安灯就是了。”

王夫人听了,暗自算了算,便点了头,又问道:“至于这干亲,道婆可有推荐?”

马道婆听了此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