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痛快,而且全拍着胸脯,估摸着为了这件事,他们非得争抢头功不可。
我顾不上管他们,现在最重要的还不是吴家人,而是打探何老的消息。
合家欢在镇上声望极高,建国前家里也是书香门第,如今又捐了自己所有的钱和地,建了这么一个向南小学,按理来说,是个投身报国的好人。
可那晚他叫我去河边捞尸时,我几乎能断定,事先在河里倒汽油、并投网困住我的,就是他!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究竟是不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还是说,这件事有其他隐情…
如今,我一概不知。
不过若凶手真的是他,那么一定有什么蛛丝马迹可循。
比方说之前在镇上,有路人说,有人在何老府上自杀而死的事,正说明何老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
我必须深入挖掘!
但何老在钺王镇这么久,说没点势力我是不信的,再加上吴家人也在这儿,我不能大摇大摆四处晃荡,所以出了旅馆,我特地离开喧嚣的市井,找了条小路。
这条路在十字路口往北,街道两边有小卖铺、照相馆以及家电门市,也算是有模有样。
最近都忙着秋收,我这副打扮的人挺多,这条街人不多,可也没人注意我。
装作逛门市的农民,我有意无意和别人攀谈,问及镇上的向南小学,大多数人都会聊起何老,嘴里好话居多。
可问得多了、聊得多了,许多密莘,也逐渐揭开帷幕。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何老至今孤身一人,据闻是建国前,被何老活活打死的。
在那之后,何老的两个女儿被逼着嫁给了当时最大的军阀,三个儿子里,两个在军队当官儿,一个在市里经商。
也许是何老坏事做绝,之后大军到来之际,两个女儿随丈夫纷纷被俘,军队两个儿子,一个被手下士兵暗杀,交给大军换命,另一个跟着军阀远走他乡,至今没法回来。
至于经商那个,因为建国前经济混乱,他趁机捞了一大笔钱后,一个人去了国外,从此六亲不认,过着逍遥奢侈的生活。
说到这些逸闻,镇上的人都来了兴致,有人说何老建小学并不是为了钺王镇的教育,而是为了吸引支教的年轻女教师,作为向南小学最大的贡献者,他不但有机会和她们接触,更是容易得到青睐。
也有人说,何老有龙阳之好,更喜欢童子,所以建了小学。
更甚者,连何老是个太监都讲出来了。
我越听越觉得稀奇,他们说的太过离谱,估计没几句可信的。
“得,你们要这么说,可就没意思了啊!”
这时,照相馆的老板也插了句嘴:“本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