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一更)(3 / 5)

书证明德川幕府向大清称臣,其看似有纳贡之为,实则多次避开向大清称臣,容臣怀疑东瀛之诚心。”

诚然东瀛与大清之间从未闹过不快,可他们也从未承认过臣服于大清,一边需要寻求庇护,增进贸易,一边又端着不愿低头,这是料准了大清国宰相肚里能撑船,会对他们宽容吗?

附属国之间,明确称臣的要来寻庇护,理藩院里有文书,能受理,东瀛又算是什么?

外交部强调“东瀛从未从口头上、文书上表明向我国称臣,理藩院无记录!”

纳兰性德生平最恨被白嫖,自己人向他打秋风也就算了,东瀛还想趁机占便宜,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只要有人想白嫖,稍有风吹草动,纳兰性德立即警惕起来。

胤礽提议道:“汗阿玛,不如下令,命东瀛向大清递臣服文书。若其不愿臣服,则唯有拒之。”

以后做生意也是,带其他藩属国进行互通贸易,与其他近邻之间互惠互利,形成宗主国带小国共同富裕的利益关系,就不带东瀛玩邻居关系了,以后把他们当做与西方各国一样地位的外人来处理。

从地理位置上,这些藩属国就依偎在大清身边,对待他们与隔着海洋的西方人态度当然是不同的。

亦有臣子不赞同,他们以东瀛与大清此前良好关系为基础,试图说服胤礽。

“太子殿下,东瀛从未有过多余心思,缅甸、越南王朝皆与大清战过,输了才臣服,比起他们,东瀛更为顺服。”

“若是没有过多心思,那么大清要求其称臣时,德川幕府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太子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神色冷静。

太子不爱笑了以后,看人时给人莫大的压力,原本爱笑时像个大男孩,温和又阳光,引人亲近的同时,却并未给予人压力,以至于朝臣对太子,只当是因皇上而敬,因其身份而敬。

如今禁鸦片一事过去,朝臣开始直视储君本人,对胤礽心生敬畏。

“东瀛是一岛国,就在大清近海不远,地理位置上注定了他们与大清之间纠缠,既然如此,谁做主导,这事就得分清楚。”

不能灭他们国,拉着周围的邻居们一起孤立他们,看看难过的是谁咯?

反正,理藩院文书等着,称臣纳贡乖一点,一切都好说。

而事实上,东瀛并不是一个乖顺的国家。

他们拒绝了向大清称臣,并希望继续保持友谊。

大清外交部发言:“保持友谊当然可以,大清一向以宽厚待人,既然要保持友谊,还请贵国恪守本分。”

就别肖想藩属国的待遇了,与西方各国同起同坐来进行贸易竞争,懂?

此言即出,大清便提升了对东瀛的关税,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