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饷当做“铁杆庄稼”,唯一生计来源的旗人,他们已经吃了五十余年的公家饭,朝廷突然不养着他们了,让他们去自谋生计,等于要他们的命!
只动下五旗而不动上三旗,那这次变革是不成功,不成熟的,它必然会有倒退的可能,甚至引起更多的阶级矛盾。
胤礽从两点来劝说康熙:其一,您都已经动摇了八旗会议以加强帝权,再动八旗之军制也是有基础的,令八旗再无大家族,大贵族,从此只听帝王之命,是您手中权势加强的表现。
其二,八旗之制早晚得要废除,它的弊端在此时就已经显露,未来只会愈演愈烈,甚至成为拖垮国库的巨大开支,汗阿玛又能否确定子孙后代像您一样英明神武?您如今大权在握,又是明君,您不将这有弊端的制度改了,日后儿孙们再做,可就要费更多的力气了。其三,废除八旗之制,可融满汉之见!(2)
康熙若有所思,却有因胤礽所说之理由动容,但仍反问胤礽:“你说要废除八旗军制之前,不如去问问索额图之感受?”
胤礽道:“儿臣也不知道,索相毕竟也是八旗旧人,外人又要说儿臣是在自断臂膀了。可儿臣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军制重编,该做官的还是做官,该为将军的还是为将军,其实并无根源上的不同,儿臣并不认为改革八旗会影响这一些。能够完善军制,儿臣就忍不住想要拨乱反正,还好有汗阿玛在,儿臣才敢放心大胆地提出来。”
“汗阿玛,大姓之地位高过爱新觉罗,您不动吗?”
胤礽举例子、讲道理:废八旗,日后再也没有大姓这个说法,屹立不倒的唯有帝王。人家彼得改革新军,把旧贵族旧势力都给拔了啊!要不跟着沙皇混,要不就等着被干掉,罗刹惊天动地的改革可是大手大脚,彼得成功了吗?彼得现在手握新军,改革底气更足了!
康熙止不住的叹息一声。
昨日才失落太子长大,今天太子就抱住了他的大腿。
“朕给你收拾残局,又能给你收拾几年?”康熙感到头疼:“成了亲还这般跳脱,做事都不周全,难不成要等到你做阿玛了,你才能长大?”
胤礽无奈道:“儿臣才十八,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又如何能做阿玛?”
在心理、身体健康、精力还未做好准备时,胤礽才不要贸然要孩子。
他暗暗嘀咕:怎么说也得等二十以后。
“那不一定,子女缘分来了,自然而然就做阿玛了,”康熙意味深长地笑。
胤礽:“……”
看来,汗阿玛是知道他昨晚干什么了。
一定是因为有人在他与福晋探讨生物生理实践知识时在外头偷听,不然汗阿玛怎么会知道?!
心里有一种羞耻感升起,胤礽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