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想法太过简单,说句不客气的话在她眼里只怕皇宫里就是到处金灿灿的场景,也不是说不对,要知道现在的皇宫宫殿上铺的瓦都是黄色的琉璃瓦,宫殿地面铺着的是金砖。
让宋氏听了之后心驰神往,这些对她来说都是传说。在她心里县城已经是很繁华的地方,凌霄怀疑她会把县城想象成京城的风景,但最终没有说出来,因为对方没有想象力。
凌霄给她讲述了好的一面,又给她讲不好不坏的一面,这是因为看出来宋氏被好的一面搞的有些发飘,想要告诉她,哪里都是有人搞人的情况。
她想要告诉原主和宋氏要小心,人性上有善恶的两面,有时候善恶只是在一念之间,不单单是普通人是这样,那些读书人更有可能。
别看读书人嘴巴里成天说什么子曰子曰,满口的仁义道德,其实暗地里下黑手的贼多。有句话说的就是:文人相轻,只不过文人间的争斗更加隐蔽一些。
跟着她大体上给她们两个讲述了一下情况,纵观历史就会发现一开始是贵族们把持着文字,直接就把知识掌握在自己手里,贫民子弟就没有什么接受教育的机会。等到了孔子开始说出有教无类后,才渐渐开始有更多的人识字,这也是为什么会称呼孔子为教育家的原因。
其后出现了一批出身贫寒,但因为种种机缘得到识字的人,因此士在这个开始扩大了范围,一开始的士仅仅是上层贵族的子嗣(嫡长子除外,可以继承贵族身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多了范围。
当然在春秋战国过后没有多久,世家开始出现历史的舞台上,文化教育依旧是一少部分人的特权,可以说世家掌握朝廷大权。
世家也是分等级的,有些是顶尖世家豪门,基本上这几个大的家族里的成员承包了三公。当然世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员,有些世家里要是连着好几代没有当大官的人,就会没落下去。
当然那时世家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强,是因为他们一直享受着受教育的特权,还有家里有着很多的人脉关系,而那时候想要当官,没有考试当官这个说法,都是要靠推荐,人脉关系那是一个重要条件,没有人脉关系根本没戏。
宋氏听到这里瞪大眼睛,有些郁闷地说:“这可怎么办?咱们家里就没有什么关系,怎么能够让大郎二郎也有什么关系。”
凌霄听了之后有些想要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缓缓地说:“你想错了,现在世家没落了,不再与什么推荐当管的制度,想要进取的话可以参加科举。”
虽然在后来对科举的八股制度有着不少批评,但说句不客气的话,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了世家垄断的格局,让很多一般人家的孩子有机会走上做官的路。
这一点要比世家占主导地位强,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