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侍郎不由说道:“如此美景,怎可无诗呢?不如就由神童兴国公作诗一首如何?”
豆尚书不由附和道:“妙哉妙哉,神童写诗,必成一段佳话!”
钱御史跟着说道:“我等适逢其会,说不定也会跟着流芳后世呢!”
众人也算是看明白了。
这个小奶娃,属于撅嘴骡子卖不了驴价,贱就贱在那张嘴上。
你嘴巴厉害,大家都怕了。
但是你的文采,总不能也这么厉害吧?
嘴巴厉害,这个有可能是天生的。
但是作诗,这个靠的是底蕴和积累,当然了,也要看才情的。
但是没有底蕴和积累,是断然做不出好诗来的。
他们现在,就想看这小奶娃出丑。
而苏浩然一下子被架到火上,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众官脸上,不由都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们觉得,这小奶娃一定是被难住了。
现场作诗,即便是他们,也未必能够做出好诗来,更不用说一个五岁的小奶娃了。
而殊不知,此时苏浩然心里考虑的,其实是拿哪一首诗出来好。
苏浩然自己,是不会作诗的,纵然勉强能做,也难登大雅之堂。
再者说,他对作诗写文,并没有太大的兴致。
反而是对后世的科学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是唐诗宋词元曲,他也十分喜欢,也曾背了上千首在脑海之中。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在他脑海之中,应景的诗词有许多,起码有几十首。
苏浩然在考虑,到底拿哪一首出来比较好。
毕竟他现在年方五岁,如果拿出一首太成熟的,写的太好的诗出来,反为不美。
思索一番之后,苏浩然很快就选定了一首诗。
苏浩然忽然站住,李世民也跟着停了下来。
其他众人,纷纷停下,看向苏浩然。
这小奶娃这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一首诗来了吗?
只是不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能做出一首什么水平的诗来呢?
然后,他们便见苏浩然伸出小手,指向湖面,然后奶声奶气地说道:
“我年幼无知,本不会写诗,但是诸位上官非要我写,也只好献丑了。”
“我便以那湖面上的鹅写一首诗,请诸位多多指教。”
“鹅鹅鹅——”
写鹅的著名的诗,在唐前是很少的。
因为鹅本身没有太多可写,很难写的出彩。
众人听到神童要以鹅为题目写诗,心里早就憋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