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李世民不由说道:“最近,各地不断上奏,都是找朝廷诉苦,希望能够得到朝廷帮助的折子。”
“各地都缺少耕牛,各地的土地,都耕种不过来。”
“有些地区,因为战乱,人口还未恢复过来,能够耕种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不知诸位爱卿,可又何良策啊?”
长孙无忌不由说道:“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缺少耕牛,缺少男丁,短时期内,却是没办法凭空增长的。”
“不过朝廷可以鼓励百姓生育,让他们繁衍生息。”
“另外可以鼓励民间养牛,凡是养牛的家庭,可以适当的免除他们一部分农税。”
“另外,要严惩民间私自屠杀耕牛之人。这样多管齐下之下,可以逐渐改善这种情况。”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不由点头说道:“辅机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言。”
“不过这些都是长久之计,对眼下的春耕,并没有多少帮助。”
长孙无忌说的这些,其实朝廷已经在做了,都是老生常谈,都是一些废话。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时之间,也难以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正如长孙无忌刚才所说的那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是全国各地,都缺少耕牛,他们也没办法凭空变出耕牛来。
这个难题,在短时间内,是一道无解的题目。
而此时,高士廉则是说道:“陛下,臣听说,在长安城西,有一些村子,似乎发明出来两种新式的耕犁。”
“这种新式耕犁,似乎十分精巧,只用一头耕牛就能耕地。”
“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小巧的,可以直接用人就能拉动。”
“听说长安城西的这些村子,他们今年耕的地,是往年的两倍还多。”
这个消息,将李世民在内的众人,彻底震惊住了。
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耕犁吗?
如果真的有的话,只要能够推广开来,那耕牛缺少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啊!
以往的耕犁,需要两三偷牛才能拉动。
如果新发明出来的耕犁,一头牛就能拉动的话,效率就差不多提升了一倍。
如果再有用人就能拉动的耕犁的话,那这效率,提高的可就不止一倍了啊!
耕地多出一倍还多来,也就是说,大唐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会多出一倍不止啊!
那对整个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兴奋地问道:“士廉,你说的都是真的吗?真的有人发明出来这样的耕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