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
想到这里,袁畅把自己的安危安全抛在了一边,他决心立即想出办法,严惩方谨之流,保障江苏一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情偏偏那么凑巧,还没等袁畅去找方谨问罪,方谨却自己找上督办衙门来了。第二天上午,袁畅正与几位幕僚商议处置方谨的方法,忽听前衙一阵骚乱,紧接着,堂鼓被敲得咚咚响,袁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戴冠升堂。等他来到堂前,才见到几名身材高大的壮汉,一个个锦衣绨服,横眉立目地站在堂前。
大堂下有一位文弱书生,被捆得结结实实,趴在地上,从衣衫的残破状况和身上的血迹可以看出,他已经挨过一顿毒打了。
袁畅还没有落座,那群壮汉已经迎了上来,当先一人指着袁畅问道:“你就是袁督办吗?”
袁畅强捺怒火答道:“正是!”
壮汉丢下一个帖子说道:
“奉大帅府方大人之命,送来盗贼一名。该盗竟敢深夜潜入方大人官邸,盗走巨额财产。幸被巡院军丁发现,搜出赃物,方大人命将犯人押到督办衙门问罪。现赃物已被大人追回,被盗之物开了一张清单,连同人犯一并交你处置。堂堂苏州,竟有人到军政府大帅卫队官员家中行窃,成何体统?此案如若审得明白,还则罢了,倘有半点差池,袁大人,下面的话我也就不太好说了!”
这一番趾高气扬的话,几乎把袁畅气晕了。但他毕竟是饱经沧桑的人了,居然没有发作,反而满脸赔笑地说:“既然人赃两全,此案甚好料理,列位且回衙暂候,待下官审理清楚了,再过府向方大人禀报。”
那几个军丁见袁畅态度谦和,发盛气凌人,把一张赃物清单抛在地下扬长而去。
袁畅一直看着那几个壮汉走出了衙门,才把脸转向被押送来的书生。只见他形容憔悴,但掩饰不住清秀的气质,一脸书生气,一看就是个知书达理的官家子弟。
看他满身棒伤,袁畅不觉一阵可怜,就用平和的语调问:“你是谁家子孙,为什么深夜去许方大人家中行窃?”
那个书生此时才用颤抖的声音回答:“生员实在冤枉。”
袁畅心里只道不用喊冤我也知道你冤枉;“你且详细地讲来。”
那个书生叩了一个头说道:
“督办大人容禀,生员姓邱名慕才,乃杭苏州家,四代书香,虽无济世匡民之才,却也懂得礼义廉耻。皆因生员家中藏有祖上遗传胭脂变色璧一块。这胭脂璧平日看去色如玛瑙,殷红可爱,若遇变天,则璧色转为淡绿,天气好转时又复为红色,是江南奇石。生员一向藏之秘室,不肯宣人。不知那大方大人从哪里得到消息,几次派人前来索取,生员都说没有,以为可以遮掩过去。
谁知三天前,方大人竟亲自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