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林肯总统的助手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崖山这次真的帮了林肯一个天大的忙。
或许现在应该重新评价一下这些中国人了,他们睿智,聪明,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保住对方的面子,并且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
就在林肯总统与中国驻美国公使胡崖山进行了一次短暂交锋之后,北军和南军的战争再度爆发了!
由于战争开始后不久弗吉尼亚州就加入了南方同盟,所以波托马克河便成了南北双方对峙的边界,从华盛顿向外就可看到前线,而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也在距华盛顿不远的南方。交战双方的首都如此地接近,使东部战场成为南北战争的决胜战场,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东部战场。由于这里地势狭窄,密布着一些双方都不可能放弃的要地,在这里开展的军事行动很多是以兵力和火力决胜负的正面决战,少有大纵深的机动作战。
而在地势广阔的西部战场进行的战斗的机动性则强得多,充分体现了双方指挥者的军事造诣。
七月,三万五名联邦军队发起了向南方首都里士满的进军,由于这时北方上下均存在着严重的轻敌思想,认为南军不堪一击,再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许多华盛顿市民、国会议员、记者等身着盛装,携妻带子,提着装有野餐的篮子,有的坐马车,有的随军队步行,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观光、看热闹。
这哪里是在打仗,根本就是一次盛大郊游。
这样的战斗要想保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早就获悉了情报的二万而千南方同盟军队在铁路枢纽马纳萨斯列阵相迎,指挥官是攻占萨姆特堡的皮埃尔.博雷加德。这时,约瑟夫.约翰斯顿的谢南多亚军团九千人的增援部队躲过了由罗伯特.帕特森率领专门负责对约翰斯顿进行牵制的一万五千名联邦部队赶来增援。
北方军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向南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把南军阵地笼罩在烟雾中。炮击过后,北军跨过布尔伦河向南方同盟军队发起冲击,南部同盟军左翼全面告急。约翰斯顿麾下由托马斯.杰克逊指挥的旅在亨利豪斯山周围进行了顽强抵抗,杰克逊沉着指挥,击退了北军五次冲锋,他因此获得“石墙”的美称。
杰克逊部队的英勇作战为博雷加德的兵力调整和约翰斯顿最后一个旅增援部队的到达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埃德蒙.柯尔比.史密斯的部队下了火车就直奔战场,充当了反攻的先锋。
当时联邦军队的军服是蓝色的,南方同盟军队的军服是灰色的,且有相当部分的南方同盟军队尚未完全换装,所以在烟雾弥漫的战场上敌我难辨,战场一片混乱。在双方展开激战的重要关头,麦克道尔下令撤退,南军趁势反击,北军大败,同盟军也因发动反击而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