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写信给他的妻子:
“形势大坏。巴黎东面的战斗对我们不利......战争开始时给我们的巨大希望已经粉碎......我们最后将在两线作战中疲于奔命!这同我们这个战役的辉煌的开端真是天差地别!现在这是个痛苦的幻灭,我们必须对这场浩劫付出代价。”
中国军队中那位喜记日记的军官,记下了一场难忘的情景:
“绝望的惊慌严重地支配着全军,或者更正确地说,支配着较大部分领导人。看来德国最高统帅部惊慌得最厉害。毛奇完全垮了。他坐在那里,苍白的面孔凝视着地图,对一切感觉都无反应,成了一个绝望的人。冯.施泰因将军确曾说过,‘我们一定不要慌乱,’但他又不挑起担子来。他本人已经没有信心,他讲话中流露出他的感情,‘我们讲不出事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这名中国军官叫马国因,而他的这本日记,也在战后成为了世界大战中一份珍贵的资料,成为所有史学家和军事学家研究世界大战必须研究的课程。
也许马国因自己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点爱好,会在未来产生如此巨大影响,会让自己因为这份日记而比在战场上立的功勋更加引人注目。
因为在马恩之战中失利,毛奇丢脸地被免去德国最高指挥官之职!
司马长策曾经在战争结束之后回忆:“......后来,毛奇流着泪向我诉说,那时他的健康已经受损伤,以致感到这些日子的苦恼是难以形’的。皇帝突然解除毛奇的指挥权,把此职给了他的陆军大臣冯.法尔肯海因将军。这件事情暂时得保密,以免震惊全国。这就是为什么现已成为傀儡的毛奇,为了粉饰表面,每天不得不参加讨论战略的原因,在那里,没有人征询他的意见或把他当作一回事。他不得不坐在他从前的对手,现在是他的继任人的旁边,一言不发。后来他告诉我:
‘但丁的地狱容纳不了我被迫在那时遭受的这些痛苦。’”
同样,六星期的战争造成法军的令人痛苦的损失。开头的时候,部队实力超过一百二十五万人。到5月中,死伤或被俘的有六十万人,这对一个在人力上比较贫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令人瘫痪的打击。到了年底,法国的伤亡人数增加到七十五万。
德国用八十七个师参加战争,对法英则为七十二个师。史里芬计划曾规定,要有九十七个师才能征服法国,其中的七十九个师组成经过比利时的庞大突击旋转运动。毛奇却派七十八个师到西面,五十三个师进行旋转的攻击。他还调了两个军去东线,进一步削弱了这支部队。对于他们领导人的错误判断,德军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1909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德国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将军于圣诞节前夜,起草了一份致德皇的备忘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