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动一下手指,将手上波动震碎,邱言把竹简放在桌上,而后抬手一抹,将竹简摊开,上面立刻就呈现出一枚枚篆字。
这些字,都是用刻刀雕刻上去的,细长、纤细,每一笔、每一划中都流露出硬朗、规范的意境。
呼!
下一刻,澎湃意境从竹简中冲击出来,却没有扩散,而是将邱言整个人包裹起来,周围的空气中,秩序之力震颤起来。
顿时,邱言感到一股制定、规范、彰显的意境,顺着七窍和毛孔,涌入体内,也让他认出了这股意境的来历——
“这一篇竹简,果然是圣贤手稿!不过,却不是儒家先贤所写,而是出自法家,是法圣的笔迹!”
圣贤手稿的力量,来自于充斥在天地中的秩序之力,是历代人愿加持的结果,引领世间大潮,儒家为显学,世代受人尊崇,引人追求,自然能凝聚秩序,成就非凡之力。
而法家与之相比,虽然名声不显,却也不逞多让,这朝廷的律法、法规、条文,其制定的方法和依据,其实都是法家精神,甚至统治者和为官者的许多手法,也脱胎自法家之术。
自古以来,外儒内法,法家所制定的律令,约束天下,万民遵从,自然聚集民愿,所以当年的法家大能,其手稿笔迹,流传至今,一样是天地间某种秩序的源头,成圣贤精神,单论威能,并不输给儒家。
感受着竹简上的气息和四周的秩序颤动,邱言的目光在一列列字上扫过,低声念了出来——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
……
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来,邱言心中渐渐充斥了奇异情绪,这是对统御之法、对驾驭之术的理解。
“这上面的内容,是法圣《难三》上的一段,讲的是‘法莫如显,术不欲见’,是说法律应写进书中,设置在官府里,公布给民众,从而彰显出来,这样国内地位卑贱的人都能知晓;而心术却该藏在心里,连亲近的人都不告知,不过……”
感受着周围的秩序变化,邱言却分辨出一点端倪。
“不过,这一篇里,能调动秩序的,只是‘显法’的内容,‘心术’一项,却与天地秩序无关,只能算是种意境领悟,而不是圣贤精神。”
微微静心,品味着竹简上几句话的含义和意境,邱言若有所思。
“韩老相国将此物借我,应有一定用意,他既然看出我走了修行之道,就该料到圣贤精神对我的用处,特地拿出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