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形势的变化,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在淮水两岸,谁也没有想到,先前不可一世的大秦军队,会崩溃的这么快。
在彭城之会过去之后的大半个月时间之内,聚集在此的叛军力量,接连对秦军发动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争。而他们每一次都取得了胜利。秦军接连败绩,损失惨重。
不久之后,感觉形势危急的大将军章邯,在经过全面的评估之后,终于做出决定。大军撤出淮水地区,退守河北。这也就意味着,继丢失了淮阴地区之后,淮水北岸的数个郡县,从此之后也完全脱离了秦军的控制。虽然还有几座城池在孤独的坚守,但大部分地区已经沦为了叛军的领地。
章邯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被逼无奈。淮阴地区被项羽的楚军所占据,这也就意味着,秦军丢失了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他们的粮草供应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想办法脱离困境的话,很可能会招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他现在的手中还有将近三十万大秦军队。而这种力量足以左右天下形势。因此,在他和所有将军们看来,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暂时放弃一些地方,来换取重新的战略部署,到时候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而且,河北地方比淮水之地更加重要。秦淮兵团和河北的秦军汇合之后,力量也更加强大。放弃已经被打烂了的淮水两岸,去全力经营河北之地。才是上策。
大秦军队在几天之内就全部转移了,只剩下一片狼藉。得知准确消息的叛军,无不大喜过望。他们很快就瓜分了淮水北岸的这些土地。不管是实力大的还是实力小的叛军首领,都大有收获。尤其是那些原先还没有立足之地的叛军力量,终于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儿,当然是欣喜若狂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品尝到联合行动的胜利果实。当尘埃落定之后,许多叛军首领都去楚军大营拜会了那个年轻人,当面表达了感谢之意。并且表示愿意今后听从他的军事指挥,共同为灭秦大业而努力。
而在淮水两岸的一系列战争中锋芒毕露的项羽,对于这些恭维和感谢的话,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得意。恰恰相反,他心中反而有着许多遗憾。如果按照原先的计划,大秦军队不应该这么全身而退。他们会被楚军拖在淮水两岸,直至逐渐绞杀!
只是很可惜,这个军事战略还刚刚开始就夭折了。章邯肯定是意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危险,所以他才这么仓促的撤军,跑到河北去了。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所做出的努力落了个空,秦军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伤亡,这让项羽心中感到非常不爽。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大秦军队不是普通的山贼可比。能够做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自从大秦帝国崛起,一统六国,直到今天。他们还从来没有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