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去通道上的阳城,既不险峻也不高大。和其他的高城大隘比起来,这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关城。如果是在从前,丝毫也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地方。即便是原先的韩国,也并没有借助到它的阻敌作用。当秦国骑兵越过边界浩浩荡荡杀过来的时候,这样普通的城墙,很快就被撕裂成了碎片。
不过,当韩国灭亡之后,包括阳城在内的千余里土地,都同时并入了大秦的版图。而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这些普通城池的作用,便被进一步加强了。
为了保卫关中要地,大秦军队在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上,设置了重重阻碍。而作为处在关键位置的阳城,也被特殊重视起来。
虽然现在的大秦军队已经远远不再是当初横扫六国的那支大秦军队了,但他们的战斗力仍旧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韩国和秦国边界,所聚集守卫的军队,都是真正的大秦正规军,而不是那些临时招募的劳役囚徒队伍。
正因如此,当其他地方的叛军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时候,想要复国的韩王成,虽然得到了许多方面的帮助,可仍然难以在这片土地上控制局面。
不仅如此,当秦军发现韩王室的行踪后,他们极为重视。经过几次调兵围剿,终于把已经颇具实力的韩王反叛队伍打了个七零八落。如果不是韩王成逃跑的快,恐怕早就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砍下脑袋,传首咸阳了。
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由韩王室组织起来的几万叛军,在遭受严重的损失之后,就不得不放弃了原先所占据的地方,狼狈逃窜到山里去了。
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原先组织起来的秦军,开始按照将令分别驻守各自的城池。韩国故地这片地方,对于大秦王朝来说非常重要。它扼守着进入关中的东西通道,可以说是秦国故土最后的屏障。如果这里有失,将会直接危及到函谷关的安全。因此,所有将士这段时间都非常警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这些秦国将士的意识中,韩国王室的那些残存势力,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值得如何重视。而他们防备的主要目标,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叛军。不管是现在的东海齐鲁,还是淮水两岸,再加上燕赵大地……这些地方的叛军势力越来越强大。而且,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下一步会不会敢于西进,来侵犯秦国本土。
虽然,自从春秋战国以来,还没有任何一支诸侯军队能够攻进函谷关。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今非昔比。大秦王朝已经不是昔日王气鼎盛的大秦王朝了,而那些叛军,也不再是曾经为了各自利益而互相倾轧的诸侯军队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积极备战,以防万一。
负责驻守阳城一线的秦军将军名叫辛丑。名字虽然不好听,却是个有本事的人。韩王室组织起来的那些反叛人马,就是被他帅军击溃的。自从把对方驱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