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丐世神医> 第三百五十五章浅谈法海

第三百五十五章浅谈法海(2 / 3)

等居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裴休是个进士,是榜眼还是探花暂不清楚,反正不是状元。裴休的儿子裴文德,也就是后来的法海,更不得了,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比他爹还厉害,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于是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字字句句劝勉其子精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日。

裴休的做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让人摸不着头脑。人家的孩子都巴不得在娘胎里就得志呢,裴休倒好,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

难道,少年得志有不好之处?还是裴休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想儿子置身其中?

据现在学者研究,裴休的出发点是后者。裴休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在他看来佛教才是人世间的最后一方净土。

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最大。裴休把儿子送到寺庙当和尚,那不就断了裴家的香火了吗?难道就不怕老祖宗九天之上不能安息?

这个问题本文不做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一番。

裴文德考上状元,被黄帝封为翰林,估摸着官位还没坐热乎呢,就被老爹裴休送出家了。裴休亲自送儿子到江南某地块的沩山去修行,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剃度以后,法海师父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寺庙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寺庙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时间。

法海禅师行单上的苦行生活圆满结束后,整个人也有些脱胎换骨了,褪去了青涩,褪去了俗气。

近代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说过,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既把人同动物区别开,也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现在看来马克思的“劳动论”应该再加一条,劳动能把人从“红尘”中脱离出来。

苦行结束之后,法海禅师又开始三年的闭关修行。各类劳作外缘均被法海通身放下,一心参禅。三年圆满时,法海闭关之处门窗紧闭,师父灵佑禅师亲自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法海禅师在关中应声而出,闭关之处门窗毫无损坏,是圆满得道的标志。由此,法海禅师成了一个得道高僧,历时十余年。

十年就能成得道高僧,一般和尚想都不敢想,大部分和尚参禅一生也不一定能得道呢。

那济公不是一朝得道的吗?好像只用了一夜的时间。

济公是个异类,谁让他是降龙罗汉转世呢。

由此可见法海不是一般人,天生有佛门慧根。

法海禅师出关的时候,门是关着的,可是人家没开门就出来了。

难道,法海禅师会穿墙术?

怎么说呢,应该有这么回事。前文讲述过阿三国一个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