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嗖的一下,往敌军头上飞去,一下不行就两下,绳套还是可以被拉紧的,套不着人把兵器套着给拉扯掉也是一样的。
除此以外,绳套和绊马索一起配合,绊马索拦马腿,其余人把绳圈往马上骑士身上扔,说不定套着就把人扯下来了。
套索这玩意儿同样极其简单好用。
关羽只提了一个绊马索,鬼知道李孟羲扩展出了如此多的用法,李孟羲越说越兴奋。
李孟羲问,若日后要下令活捉敌将,且不可让我军士兵倒拿枪反拿刀,用命去贴身跟敌将肉搏以图生擒。
我军士卒,任何一人都不比敌将命贱,断不可用我将士去换什么生擒敌将,哪怕其是敌军统帅也不行。
我军人命至重。
李孟羲此言,关羽刘备皆十分认可。
都心里暗记,日后征战,且不可下什么生擒敌将的军令,此令无疑是谋害我军士卒。
真要生擒敌将,也应是在保全我方士兵生命的情况下,用特定的战术,比如强弩朝腿射,比如扔套圈往头上扔,栓住敌将脖子就是一个猛拽,把敌将拖个跟头,在地上拖个半死,以无伤亡的前提生擒敌将才好。
能举一而反三者,无过李孟羲。
李孟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擒将战术,有对全军士卒专门针对性训练的必要。
擒将战术,关键在于绳子。
李孟羲脑补了一下近来所见过的麻绳皮绳等各种绳子,李孟羲认为,太细的生意自然不行,太轻的话不仅不结实,如果太轻没点重量,活扣的套圈往敌军头上扔,不容易扔准。
因此,李孟羲认为,绳子以拇指粗细为佳。
随之而来一个问题,不说绊马索了,只是一个用来套敌将的绳圈,就至少得是四五米长的一根绳子吧,可要让士兵随身带这么长的一根绳子,稍有不便。
带长绳子有所不便,而短的绳子,稍有必要,以后批甲率高了,士兵们可用短绳当做腰带,系在腰间以固定铠甲。
如此,绳子每人都有一条,在需要的时候,需要活捉敌将的时候,随意两三个士兵把腰带一解,一起一绑,足够长的套圈片刻就有,然后,一堆套圈眨眼就系成,然后,往敌将狗头上丢去。
除了抓将,战场上处理降兵的时候,也需要绳子把降兵双手背后缠起来,如果士兵们像带兵器一样,随身带着一两段绳索,那么,每一个士兵,随时都可以把三两个敌军士兵给绑的毫无反水能力。
很便利
关羽说,渔网不长于捕将,李孟羲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渔网抓人能用。前世,武警们有一种很好用的抓捕工具,是跟榴弹枪一样,把做成炮弹的网朝敌军射去,二十米内,网炮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