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陛下可以不听太后之言,底下人却怎么也不敢有一点放肆之处。
黄明奇这句话放出来,他即便是王氏旁支人,还净身做了宦官,一旦太后认为他妨碍了跟陛下的母子情分,只怕第一个饶不了他。
他是王氏旁支庶子而已,身份低贱,父亲早亡,只留下一个寡母跟一个弟弟。
在甄选伺候太后之人时,他咬着牙进宫,是因为他不进宫,母亲跟弟弟都要过不下去了。
他们依附在王氏名下,父亲死后田地都被收了回去,靠着母亲微薄的嫁妆渡日。
母亲母家已经败落,几个舅舅吃喝嫖赌无一不精,根本没有一点能够依靠的。
更可怕的是,舅舅把家业败光了之后,连妻女都卖了。
山穷水尽之后,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母亲身上。
母亲虽然不能被他们卖了,可是母亲还年轻,不足三十的母亲盈盈弱质,举手投足间又有一股坚韧的味道,正是可以做暗娼的好材料。
母亲去王氏族长那里哭诉了好几次,族长只说母亲这是疯魔了,哪里有亲生哥哥逼迫已经嫁了人的妹妹去做暗娼的道理。
王大郎却明白,族长只是不愿沾染是非。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事。
舅舅们舍出一条命,什么事做不出。
族长爱惜羽毛,不肯沾染上这种穷凶极恶之徒。
可是年仅十三岁的王大郎,跟只有九岁的弟弟,哪里护得住自己母亲。
在东躲西藏大半年后,他听闻了王太后有意收留孤儿,以后送到宫里侍奉之事。
他那时候便知道,自己最后的机会来了。
抚养的孤儿,外面的人,哪里比得上王氏族人,还有一个寡母幼弟能够捏在手里。
而他一朝被选中进宫,王氏族里就出手打发了几个舅舅。
干脆利落,毫无后患。
他自愿进宫,若是还有这样的祸患留在外面,定是要对太后不利。
他十四岁进宫,待到今日,爬到长乐宫副总管的位子,从王大郎变成了王公公。
他尽管得太后信任,可是跟太后并没有多少情分。
太后一朝可以扶起他,就可以扶起其他人。
整个王氏田氏最大的依仗,就是太后。
王公公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面上却笑起来,“黄大监哪里的话,真是折煞我了。太后对陛下一片慈母心肠,是好几日没有见着陛下了,心中甚是想念,这才吩咐我来请陛下至长乐宫。太后昨日就盯着长乐宫厨房做了陛下甚是喜欢的墨鱼汤,正盼着陛下了。黄大监如此百般阻扰,可是瞧不上太后为人母的一点心意?”
黄明奇哪里敢认下这个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