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导致的百年屈辱,她就一直天真地想要能够以一己之力,力所能及地从根源上改变。
思想被禁锢之民族,势必会走向衰落跟灭亡。
尽管这代表着跟鬼谷子的诸多妥协,代表跟诸多大儒犹如生死之仇的立场。
世上总有那么些人,是以自己心中的理念为最重,以圣人之说为人生至理,以孔孟为万世圣贤。
在他们心里,只要与儒家相对的,阻碍儒家发扬光大的,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已经垂垂老矣的董仲舒如此,花甲之年的公孙弘,只怕也是如此。
要是平常,公孙弘的这份不平,还未必能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现下这个生死攸关之际,公孙弘若是倒戈相向,其危害不仅仅是他亲率的兵士跟着叛变,可能危及刘彻的安危,还有他身为汉室丞相,被苏碧曦刘彻一手提拔,却临阵叛逃的极其恶劣的影响。
汉室天子跟皇后亲手提拔的汉室丞相,平津侯公孙弘都谋逆了,是个人都会想一想,是不是刘彻这个天子真得做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呢?
公孙弘乃是当世公羊大家,在儒生里有着极高的声望。届时,他振臂一呼,本就对刘彻建立泾渭学宫,意图重现百家争鸣不满的大儒儒生,会不会争相投入刘安跟刘寄的旗下。
要知道,刘安著述极多,才思敏捷,《鸿烈》一书被世人称颂,连刘彻都对其极为尊重钦佩,流誉天下,愿意依附刘安的人何其多也。
刘彻此番颁布了推恩令,对他不满的诸侯王,又有几多?
可是汉室天下,不推行推恩令,只会让诸侯王越发坐大;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行推恩令,能够让主动权掌握在刘彻手里。
“公孙次卿不会反”刘彻肯定地开口,他根本看不得苏碧曦这副模样,“泾渭学宫一事,是我点头答应了的,如何就是你的错呢?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当真能亡得了国?不过是这些亡国的君臣,根本不敢担当,让女子承担罪名罢了。”
儒家于刘彻,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
董仲舒所宣扬的“大一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他有用,他就采纳了而已。
他又极不喜董仲舒说,天降大灾是君王失德,君王有德则国泰明安。
同样的,开设泾渭学宫,跟鬼谷子合作,可以让他得到鬼谷的扶持,可以给他一个兼容并包的名声,能够让诸子百家都心归汉室,也是不无益处。
他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余下的寿数恐怕如同他的祖父跟阿翁一般,不会再超过二十载。
这么短的辰光里,他不仅要一直迎击匈奴,削弱诸侯王,还要给他跟君儿的孩子铺下足够的后路。
汉室天下是他的,泾渭学宫是君儿的,也就是他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