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好卖了,不过还好李财收扇子,还表示往后有扇子可以继续送来书局里。
等出仁和书局出来,唐宓看着钱袋子里的铜钱,却是笑眯了眼。
她已经从彭翠的嘴里打听到了,村里启蒙的孩子送到李夫子那边,一年的束脩是九百文钱,笔墨纸砚学生们要自己负责。
李夫子学问好,上河村有几个孩子,都在李夫人开的学堂里念书。
彭翠还说,苏亭当年也是多亏了李夫子提携才有了如今的作为。
虽然苏家都说是镇上的先生教的好,可下河村的村民们显然更喜欢李夫子。
“是表侄女吗?”有个人的声音响起。
唐宓书顺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过去,就瞧见胡三木站在不远处。
“还真是你啊!”胡三木显然对唐宓很有好感,因为唐宓编的蚂蚱和蜻蜓,他的几个孩子都很喜欢,“你怎么一个人来镇上了?大谷和二粮呢!”
“大哥去码头上忙了,二哥在家呢!”唐宓回道,“三表叔你来的正好!”
说着,唐宓又放下背篓,被里面的布包里拿出另一把扇子递给胡三木,“你帮我带给大姑奶奶吧!”
“我可不敢收!”胡三木哈哈大笑,拒绝道,“你也知道你大姑奶奶的脾气,她可不让我们收你的东西!”
“你上次又是送鸡蛋又是送那些小玩意的,已经是很客气了!”
唐宓却坚持着说,“这扇子是我亲自做的,不值几个钱!”
“我听爹说,大姑奶奶最怕热了,等再过半个月,夜里怕是得用上扇子呢!”
“三表叔您就帮我带给大姑奶奶吧,我这可不是客气,我这是孝心!”
胡三木见唐宓这样说,也不好一直拒绝。
他想了想,就点头接了过来,“行吧!”
“走,三表叔今儿高兴,请你去吃羊肉汤面!”
唐宓倒是没有拒绝胡三木的邀请,因为她从父亲和母亲的嘴里得知,胡家人对他们是真的好。
尤其是大姑奶奶,上次来帮忙还送了钱给唐家。
镇上羊汤面卖的最好的当属离书院不远处的刘记,加了鸡蛋的面条很有弹性,放上切的薄薄的羊肉,再浇上熬的浓浓的羊汤,撒一把葱花,那味道香极了。
刘记普通的羊汤面要六文钱,若是要加多一些羊肉,就得十文钱了。
胡三木今日是真的高兴,他让老板送了两碗十文钱的羊肉汤面来,又把筷子递给唐宓让她尝尝味道。
面条温和而又筋道,羊汤更是香浓美味。
唐宓吃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胡三木很是满意唐宓的神情,“好吃就多吃点!”
也就是在两个人的闲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