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学霸的无限> 第433章 叶寒的小手段,世界的一大步

第433章 叶寒的小手段,世界的一大步(2 / 4)

证,也足以进入CNS级的刊物了,但竟然接连被拒,甚至那么次的水刊都发不出去?

于是许多曾经拒绝叶寒稿件的刊物开始瑟瑟发抖。

尤其那些水刊。

机会摆在面前了,不中用啊!

而主流科学界更好奇的是,既没有实验狗,也没有超算权限,连智商都只有105,叶寒是怎么给出的这五六族特解的?

别说靠用功,现代科技早就离开普通人靠用功就能取得成功的阶段了;

更别说靠热血,这又不是热血番……

“其实不难。”

叶寒没有隐瞒,被问就公布了答案。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再也回不到当初,无法快速高效的思考,就开始寻找某种替代方式。”

这并非不可能,比如计算机,就是人类制造的辅助思考与计算的工具。

不过计算机是有明显缺点的,其思维方式太过死板,没有出错或者联想的空间,难以进行预设程序之外的逻辑推演,还存在各种不可判定的难题……

关键是,计算机只能进行辅助,想靠计算机创造性的解决科学问题,其中的创造性99.999%仍然依赖人的大脑。

所以对于叶寒来说是不够的。

“最终我选择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生物——黏菌!”

说到这里,普通人可能懵然不懂,许多科学家已经明白了。

黏菌,真的是一种很神奇,有趣到了极致的生物!

它有多神奇呢?

虽然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天生知道如何以最少的消耗建立能量网络。

月本人花了几十年时间建设的东京地铁,它仅需几个小时就给出了最优线路,甚至比现实的设计更加合理。

它能控制机器人,知道如何走迷宫,吃东西严格遵循最佳营养配比,如果给的食物配比不对,它会通过多种食物搭配,调制出最适合自己的口味。

就仿佛一种天生会编程的生物,基因里铭刻了蚁群、退火之类的诸多算法。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记忆可以用一种很神奇的方式传承。

将一团大黏菌分成一个个小块,则每个小块都有大黏菌的记忆,哪里可以走,哪里不好走,清清楚楚;

将一个小块融入到一团大黏菌中,则小块的记忆也会被大黏菌继承和接受,同样掌握行走的技巧……

而且以上所有不可思议都不是江湖传闻,是科学家反复验证,论文发到了Nature、BiophysChem、PNAS上的。

当然了,黏菌虽然神奇,局限性其实很大,更类似于一种量子优化算法,只解决特定问题有专长,缺乏通用性。

所以叶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