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这么鲁莽了,而且大老板嘛,光是秘书就有一个班子,挡驾的人还是很多的。
不过李罗宾也没有把林一拒之门外,反而挺乐意见他的,以至于面前这位货真价值的熊厂高管都在发牢骚了。
“罗宾那个人你知道的呀,做决定之前犹犹豫豫,现在好不容易给了我1亿美元,恨不得我明天就给他交出成绩来,所以来监督我的工作。”
这当然是污蔑,李罗宾确实很关心林一向他承诺过的事情,但也不至于这么沉不住气。
实际上,李罗宾最近在跟林一探讨别的事情,因为他发现林一在o2o特别是外卖这一行确实有很深的见解,考虑到林一之前的创业经历也解释得通。
对面那位显然不敢在公司非议自己的老板,只是点了点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你这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林一在这边纯粹是瞎聊天,过了一会儿得到消息李罗宾已经空出了时间,准备接见他这位新下属。
于是林一立刻丢下了自己的聊天对象,迅速通过电梯上到了顶楼,好在对面那家伙已经习以为常。
“来啦。”
李罗宾见到林一随意地打了个招呼,等他落座之后抛出了今天的话题:“最近每团跟饿了吗的竞争你怎么看?”
林一的随便外卖网是暑假前卖给每团的,而每团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用于接收和调整业务模式,同时在城市面上做了极大的拓展。
9月份开学之后,也就是林一的万里出行在京城上线的差不多同一时间,每团终于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这次的烈度和广度比之前林一和张旭濠那时候要激烈得多,主要是双方的资金量上有数量级的变化,涉及的城市已经达到三四十个。
现在已经是11月份,双方依然打得难解难分。
“从长期来看,饿了吗是打不过每团的。”
林一先丢出了自己一如既往的结论,然后再阐述原因:“每团手上有一套在千团大战中锻炼出来,经过甘嘉伟之手引入了a厂多年经验的运营和地推体系,也有成熟的团队。”
“虽然饿了吗拿到融资之后狂踩油门,开始不断不断地铺开新的城市,但这个速度已经落后每团一筹。”
“张旭濠虽然性格很强势甚至称得上凶猛,喜欢用鞭子抽着底下人干活。但他很快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管理的精细度上是比不了每团的。”
“饿了吗唯一的机会在于,每团不是单线作战,它在团购市场的竞争还远远没有分出胜负,而且那还是个更加重要的战场。”
“如果说每团有十成功力,那它最多只拿出了两成在外卖上面。”
李罗宾下意识地以为林一在恭维熊厂控股的糯米,其实从头到尾给每团造成过威